来源:圆方你怎么看啊
微信ID:yflooklook
6月27日,拜登和特朗普辩论,拜登在辩论中的“灾难式表现”震惊全美。
6月28日,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连续发文“劝说”拜登主动退选,还上了拜登黑白照。
7月15日,拜登说“除非我被火车撞了,否则会继续参选”。7月16日,拜登说,“如果医生发现他有健康问题,他将退出美国总统竞选”。7月17日,拜登感染新冠病毒,取消所有竞选活动,在家隔离。7月18日,有报道,民主党高层表示,来自党内国会领导人和密友们不断增加的压力或将说服拜登退出总统竞选,最早在本周末。那么问题来了,从6月27日辩论开始,到7月21日拜登退选。这不到30天的时间上演的这出拜登“三辞三让”的“退选”大戏,是“顺势而为”?还是“精心设计”的呢?历史上,特别是在那些和“人事”相关大事儿上。比如换宰相的时候,那“体面”工作,是有系统流程的。一半比较有威望的“宰相”,在“下决心”要辞职的时候,至少需要请辞三次才行。初次请辞:
宰相在提出辞职时,通常会先表达自己对朝廷和国家的忠诚与热爱,然后以年龄、健康或其他个人原因为由提出辞职请求。此时,皇帝往往会表示挽留和慰问,宰相则借机再次表达感激之情并坚持辞职。在皇帝的劝说下,宰相可能会再次提出辞职请求。他可能会强调自己才疏学浅、难以胜任宰相之职,或者表示愿意继续为朝廷效力但请求减轻负担。通过这种方式,宰相既表达了自己的谦逊态度,又为后续的决策留下了余地。经过前两次推辞和劝说后,宰相可能会根据皇帝的意愿做出最终决定。如果皇帝坚持挽留并支持其留任,宰相可能会收回辞职请求;如果皇帝同意其辞职,宰相则可能会很“识时务”的正式提出辞职并获得批准……当然,在这“三次互动”中,互动的主角从来不只有“皇帝”和“宰相”。朝臣的态度也很关键。如果朝臣普遍支持其留任,又或者朝臣中有强烈反对声音,很多时候也会左右最终的决定。这种“体面”,不仅仅是一种“面子”,也不仅仅是一种“优待”。同时也是一种很精妙的“预期管理”。因为事实上,不管在哪个朝代。宰相辞职往往涉及复杂的政治因素。权力核心的变化太快,快到大家来不及站队和表态,总会引发一些不可测的风险。而通过“三辞三让”,宰相可以试探皇帝的态度,观察朝臣的反应,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同时,这种做法也有助于维护朝廷的稳定和团结,避免因辞职而引发的政治动荡。所以,虽然没有明文规定,换宰相需要搞“三辞三让”,当时,类似的行为在历史上中并不罕见。宰相通过这种行为不仅展现了自己的谦逊和体面,还有助于维护朝廷的稳定和团结。事实上,6月27号的辩论,不是过往几十年的政治惯例,而是今年大选的特殊安排。而27号表现孱弱的拜登,在28号表现却明显好转,似乎都表明……从这个角度来想,或许这次美国大选,还没有真正结束。后面,或许有更精彩的剧目等着我们。当然,可能我们永远不会得知这不到30天的时间上演的这出拜登“三辞三让”的“退选”大戏,是“顺势而为”?还是“精心设计”?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