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莫迪访俄!


2024年07月01日  浏览(2171)人
0
作者:印闲生
来源:江宁知府(ID:jiangningzhifu2020)

6月25日,俄罗斯塔斯社正式宣布印度总理莫迪即将访俄的消息;次日,印度媒体进一步报道称,新德里和莫斯科正在探讨莫迪7月8日至9日的访问安排。

众所周知,俄国自2022年乌克兰危机以来陷入了一定程度的外交孤立,极少有大国领导人来访,因此无论站在国际政治角度还是俄印双边关系角度,莫迪此访都具有重大意义。

实际上,俄罗斯方面为了邀请莫迪访问早就做了铺垫,2023年12月,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会见印度外长苏杰生时称:

“欢迎我们的老朋友莫迪先生来俄罗斯,请向他转达我最良好的祝愿。”

苏杰生则向普京递交莫迪亲笔信,称“总理非常希望能在明年访问俄罗斯”。

值得一提的是,莫迪上次访问俄罗斯要追溯到五年前的2019年9月,当时他到海参崴出席了东方经济论坛。

而莫迪与普京上次面对面会晤是在2022年9月的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峰会,当时莫迪曾这样向普京建言:

“今天的时代不是战争的时代,粮食、化肥和燃料安全才是世界关注的主要问题,我已经在电话里和你说过了。”

尽管西方媒体将莫迪的话解读为“批评”,但其实言语之中主要透露出一丝朋友间的委婉劝诫——“我已经在电话里和你说过了,你怎么这么不听劝呢?”

图片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7月份访问俄罗斯将是莫迪连任后的第二场出访外交活动。

刚刚过去的6月份,莫迪去了一趟意大利,以受邀“扩展国家”的身份到G7峰会打了打酱油。

犹记得2023年日本广岛G7峰会时,莫迪曾与拜登、岸田文雄等进行了高规格会晤,但当时是把G7峰会与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合在一起开的,所以莫迪看起来有不少戏份。

而在意大利峰会上,诸如乌克兰危机、加沙危机等敏感议题只在G7小范围内讨论,莫迪参加的“扩展会议”主要涉及人工智能、能源安全等偏软的议题,没多少舆论关注。

甚至连长期重视对印关系的拜登也未单独跟莫迪见面,二人只在大合影前进行了短暂交谈,并留下一张意味深长的照片。

图片
拜登用手指着莫迪,表情严肃。

图片
同样的手势和表情也曾出现在拜登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之间。

简单介绍完背景,接下来谈谈莫迪访俄这一事件呈现出来的国际外交趋势。

2022年爆发的俄乌战争是后冷战时代影响最深远的一起地缘政治事件,它让俄罗斯与西方彻底决裂,被锁死在彼此敌对的位置上。

面对这一重大危机,世界范围内的几股主要力量不得不采取异常谨慎的态度,仔细观察战场局势走向与俄国国内政经局面的变化。

像2022年秋天的乌军哈尔科夫反攻以及2023年6月的瓦格纳兵变,都让大家为普京政权捏一把冷汗。

然而随着被西方寄予厚望的乌克兰反攻黯然失败,人们发现俄罗斯已经逐渐稳住了阵脚——战场上处于微弱优势地位,国内政治经济环境也相对稳定。

于是乎,以印度为代表的“墙头草”国家便伺机而动,重拾跟莫斯科的友谊。

简而言之,胜利者很大程度上是不受谴责的,舆论走向、国际环境更多跟战场形势息息相关。

政治家可以犯罪,但不能犯错。

图片

如果我们仔细探究一下2024年上半年的大国外交,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那就是各主要大国都在进行“风险对冲”。

中国方面,今年前几个月把修复中欧关系、中日韩关系作为重点工作,先后迎接了荷兰、德国、波兰等多位欧洲国家领导人访华,出访了法国、匈牙利和塞尔维亚,同时重启尘封数年的中日韩三边对话。

欧盟方面,与2022年一边倒站队美国的姿态不同,近期有关战略自主的声音纷纷浮现,以应对特朗普归来的风险。

印度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莫迪似乎想再次回到“俄美等距”的轨道——中俄印三个非西方大国呈现出微妙的“V”字型结构,中间的节点即俄罗斯。

作为冷战时期苏联的重要盟友,印度堪称这个世界上对中国与俄罗斯的分歧认识最深刻的国家之一。

简单概括来说,除美国及个别铁杆盟友外,其他重要的国际双边关系不能用非黑即白的阵营对抗视角去看待。

例如:美国与印度的密切关系主要集中在对华政策,在其他领域共识并不多;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也主要围绕着应对美国压力展开,在经贸、科技等领域中方仍将部分西方国家视为重要伙伴。

印度外长苏杰生在一次采访中曾这样讲道: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历史和挑战,面临着不一样的压力和吸引,在当今相互联系的世界中,很难建立单一维度的关系。”

“今天区分‘非西方’和‘反西方’是很重要的,我会将印度描述为一个非西方国家(而不是反西方国家),但同时与西方国家有着牢固的关系。”

图片
连接孟买新老城区的跨海大桥。

文章最后,简单谈谈印度发展的“天花板”。

由于近几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东西方通吃、左右逢源的印度成为不少朋友羡慕的对象,认为它很像是2007、2008年左右的中国,国际环境良好,充满着无限希望。

但其实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分析,印度战略机遇期的“质量”都不可能比肩当初的中国,印度也很难成长为像中国一样的经济体量。

原因前文中解释过——欧美已经犯过一次“错”,绝不可能像投资中国那样再次投资印度。

他们或许会把印度奉为座上宾,但在技术、产业转移等问题上必然慎之又慎。

从长远看,西方“去风险化”的政策同样会对印度产生杀伤力,印度攀爬高端产业链的过程势必比中国更加艰难漫长

与中国全品类的科技工业体系相比,印度当前拿得出手的只有软件、生物医药、航天、电影等少数领域,如果说中国需要突破“卡脖子技术”,那么印度可能连被西方制裁的价值都没有。

再换个角度思考。

假如印度真的冲破玄关,凭借自身努力达到与中国同样的经济体量与科技实力,则这个世界的面貌将全然改观,具体来说,非西方的力量将首次压倒西方阵营,这无疑是欧美极不愿意看到的场景。

实际上,当前良好国际环境给印度带来的收益主要集中在地缘政治和国际外交方面,经济、科技和贸易等领域实实在在的好处相对有限

2008年时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已排名世界第三(2013年至今排名第一),紧跟美国和德国,而当前的印度甚至没有进入全球前十。

展望未来,印度和印度政治人物或许会继续得到来自各界的鲜花与掌声,但那不过是大国竞争历史中的过眼云烟罢了。

中国已经走过了印度所处的阶段,不必留恋于当初,应该充满信心迎接大国崛起的最后一段路——百年孤独。

本站网址随时可能更换,请关注公众号,以防失联!



已有46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记者造假摆拍,巴黎奥运会脸都不要了!
下一篇:卢沙野大使的3点表述,体现了大陆对台新思路!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站点声明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