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明朝8大意难平!


2024年04月20日  浏览(1385)人
0
作者: 虚声
来源:虚声(公众号ID:lxlong20)
已获授权转载

昨天翻了下明史,再次被明朝的那几个事儿勾起了心潮。
1、朱标死太早
朱标不死,朱元璋后期屠刀不会挥舞那么猛。
朱元璋一辈子生了很多孩子,但只有朱标是农民朱重八的儿子,其他都是洪武皇帝的王子公主。朱元璋对朱标,就像老农民对家中的长子,一辈子心心念念想给他挣一份巨大的家产。洪武皇帝的班底,其实也是朱标的班底。
朱标不死的话,朱元璋至少给他留了足够的文臣武将。那些可都是开国精英,留下一部分不至于造成明初的动荡。再加上后来四年靖难,朱元璋留下的基层精英也毁于一旦。相当于朱元璋打下的基业,硬生生地被打碎重组。
另外朱标的心态也比朱棣平稳,朱标不死,不论是继续定都南京还是迁都北京或西安,都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
比方说明初大航海,朱棣心态其实很纠结:一、海外寻找建文帝下落;二、向天下证明他很能干,搞靖难没错。在这个心态的驱使下,大航海明显变成了一项巨额的烧钱游戏,最终难以为继。如果是朱标,心态上就不会如此急迫。也许就没有郑和下西洋那么声势浩大,但也不至于搞成难以为继的烧钱游戏,最终反而可能促进商贸繁荣和资本主义更早萌芽。
朱标早死,仿佛成了大明帝国上空的一片阴云,预示着帝国未来的种种磨难。
2、朱高炽父子在位太短
朱元璋和朱棣两位,都是打打杀杀起家。按照正常王朝走势,打杀完毕就要修生养息。因为皇朝更迭的过程其实非常简单,旧王朝崩溃其实就是人口雪崩,就好比股市崩盘,要跌去十之七八,所谓乱世;新王朝建立之后必须韬光养晦恢复人口,所谓盛世。
明朝的盛世在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时代,但是很遗憾,朱高炽虽然各方面都符合守成仁君的角色,但就是身体太差,上位一年就挂了。
朱瞻基被称为“六边形战士”,当初朱棣把皇位传给了身体不好的朱高炽而不是“很像自己的朱高煦”,就是因为看好朱瞻基。一句“好圣孙”,把朱棣迷倒了。朱瞻基看起来啥都好,但也短命,在位仅十年,中间还夹杂着汉王叛乱等环节。
所谓的“仁宣盛世”,满打满算也就十一年,太短了。即便在人均寿命短暂的古代,十一年,也不够一代男性发育成熟。正常情况下,仁宣之治如果延续到弘治朱佑樘时代,那就算农耕王朝时代一个标准的盛世了。但是历史学家从不把仁宣和弘治联合起来解读,原因非常简单:因为朱高炽和朱瞻基去世得早,导致大明战神没有得到充分教导,执意去瓦剌留学。
3、战神执意留学瓦剌
朱瞻基死时,大明正处于强势阶段,很多人打破脑袋估计也想不到国运会突然衰落。
但是从历史角度看,其实也算正常。因为任何时候,开国功勋集团退出历史舞台,都会引发动荡。比如美国开国功勋集团离世之后,南北对立已经不可避免。比如苏联开国功勋集团离世之后,出了戈氏改革。比如伊朗现在谨小慎微,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哈梅内伊为代表的开国功勋集团年事已高,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再回到明朝,朱元璋杀光了功勋集团,最终引发了靖难。朱瞻基死后,明朝正处于朱棣靖难的功勋集团退出历史的节点,文官集团和边疆势力跃跃欲试。
如果朱祁镇老成靠谱,或许还能镇住场子。偏偏朱祁镇爱折腾又没有能力,最终找不出可以信任的班子,不得已开始信任宦官。于是就有了王振的表演。
土木堡之变,最终导致朱棣、朱高炽、朱瞻基三代聚集的精英毁于一旦。朱祁镇本人一战封神,成为大明战神的同时,也成了瓦剌留学生。
土木堡之变,看似朱祁镇和王振瞎折腾,本质上是当时的文官集团和边疆势力对王权的不信任。从那以后,文官集团和边疆势力崛起;整个大明到最后,王权再也没能完全掌控文官集团和边疆势力。明朝皇帝大部分精力,不是用于治国,而是在和文官集团搞内耗。
4、于谦惨死
这里的于谦,不是德云社那位,而是长眠于杭州西湖的那位。他在朱棣、朱高炽、朱瞻基三朝都活得好好的;结果收拾完土木堡之变的烂摊子之后,被瓦剌留学归来的朱祁镇给杀了。
如果没有于谦,大明能承担战神留学瓦剌的后果么?很难!弄不好,整个京城都要丢。
如果丢了京城,明朝的历史价值和地位将会大打折扣。
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于谦拯救了大明。他对大明乃至整个汉人的贡献,不输任何一位明朝的皇帝。然而这样一位柱石,竟然被瓦剌留学归来的朱祁镇砍了。
于谦之死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后果一、于谦拯救大明,本质上是柱石拯救大明。后来的文官集团,把于谦的功劳视为文臣集团的贡献。从那以后,文官集团就试图分皇权的蛋糕。尤其是到了东林党时代,文官集团基本就放飞自我了。
后果二,朱祁镇砍了于谦,其实相当于间接斩断了很多人对皇权的忠心。尤其是边疆势力,经常“养寇自重”。比如后来李成良在辽东对努尔哈赤的放任,最终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典型。
5、王权迷失
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的王权就一直游走在迷失的边缘,朱佑樘曾经用累死自己的方式开创了“弘治中兴”;但他死后,他儿子朱厚照也不怎么靠谱。
实际上朱厚照和朱祁镇是同一类型的皇帝,只不过朱厚照只喜欢在大明游山玩水,没有出国进修而已。由于玩心太重,连生儿子延续香火之事儿都给忘了,让朱厚熜捡了大便宜。
朱厚熜人够精明(也可能是和藩王没有接受系统的帝王之术培训有关),但心思不用在治国上,而是热衷于修道炼丹(二十多年不上朝),朝廷大事落到大臣之手,大明进入名臣时代。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纷纷登场,都意味着对皇权的制衡。
朱载坖没什么存在感。朱翊钧和他爷爷朱厚熜一个德行,几十年不上朝,在位时间很长,堪称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典型。在鞭尸张居正之后,朱翊钧试图重整皇权威仪,先后发动万历三大征,军事上有得(阻止了小日本征伐大陆的野心)有失(让努尔哈赤趁机壮大),财政上血亏(只有投入没有收入),政治上完全失败。
万历三大征原本是想重整皇权威仪,不仅没有成功,反而导致党争一发不可收拾。什么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种类之繁多,场景之热闹,堪比如今东南亚政坛。
无底线的党争,最终导致帝国财政崩盘。
6、改革的悲剧
有一种声音认为,如果没有于谦,大明可能就是一个短命鬼;如果没有张居正,大明末期会更为血腥。
明朝一共两百多年,朱厚熜(在位46年)和朱翊钧(在位48年)两个不喜欢上朝的爷孙,就在位将近一百年,占明朝总长度的三分之一还多。如此漫长的懒政,之所以没有造成帝国崩溃,就因为中间有张居正变法,阶段性拯救了帝国财政。
张居正变法其实啥都好,但最后还是没有好结果,根源就在于张居正自己不是皇帝,只是权臣。在皇权迷失的阶段,权臣变法之后,如果没有雄才大略的君主跟上,最终结果往往是悲剧。商鞅变法之所以如此成功,本质在于秦孝公之后的秦君各个雄才大略。张居正之所以悲剧就在于,明末老朱家的话事人都驾驭不了那个时代。
朱翊钧曾经努力驾驭那个时代(发动万历三大征),但失败了。
朱常洛都没有来得及努力。
朱由校直接躺平,把一切交给魏忠贤,自己苦练修锁工艺。
朱由检很努力,但仅仅是很努力而已。
7、财政崩盘
所有帝国崩溃的根源,都是财政崩溃。
明帝国财政崩溃的原因:
一、地方豪强交税少,老百姓交税多。再加上天灾人祸,导致民怨四起,张献忠、李自成等人纷纷崛起。这就是乱世时期,人口崩溃的根源。
二、帝国蛀虫太多。
三、老朱家太贪。一方面表现为皇室贪婪,另一方面表现为需要财政供养的朱家子孙太多。当初朱元璋按照农民思维,想给后代安排吃皇粮的幸福生活。到明末,朱家子孙已经庞大到让帝国财政难以承受的地步。
财政崩盘,神仙也救不了。到了明末那种情况,不要再讨论朱由检能否拯救大明,应该讨论的是朱元璋穿越过来能否拯救大明。
很多人肯定认为,朱元璋肯定没问题。因为朱元璋算是叫花子出身,人生开局只有一个碗,然后就率领穷兄弟打下大明江山。
我想说的是,按照历史规律,如果朱元璋穿越到明末,推翻财政崩溃的大明帝国可以说轻而易举,但是要代替朱由检拯救大明,够呛。举个例子,神乎其神的刘伯温在元末没有用武之地,如果刘伯温到明末朱由检身边,也面临有力无处用的局面。
在历史周期运行之时,推翻一个腐朽的王朝远比拯救腐朽的王朝容易。或者进一步说,末日王朝是无法拯救的。
如果朱元璋穿越到明末,正确的做法是推翻大明,重建新王朝,然后阻挡清军入关。也许朱元璋无法拯救腐朽的大明,但他可以建立一个新政权取而代之,并阻挡清军入关,还是有可能做到的。
8、东林党不地道却又不够狠
实事求是地说,东林党内部有好人也有坏人。但作为一个曾经影响帝国命运的一股势力,东林党从来没有表现出来拯救天下的气象,完全不合格。
当然论打嘴炮,东林党可能天下无敌。
但东林党本质上是地方豪强代言人,主打一个偷税漏税。其实当时已经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倾向。东林党给地方豪强代言,从忠于皇权的角度看,确实不地道。但是如果要推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那就得更进一步加强对皇权的制约,向君主立宪制方向转变(当时的荷兰就在搞资产阶级革命)。然而很遗憾,东林党并无此番认知和胆识,也没有那股狠劲,很让人鄙视。
当时的历史机缘下,能拯救大明的唯一路径,就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告别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周期。荷兰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英国、法国也相继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工业文明的曙光在欧洲降临。
欧洲因占据了工业革命的先机,从而赢得几百年的富贵。
中国因为错失了工业革命的先机,经历了近代史上的种种灾难。
最后再想说一句感慨:什么是历史?大概会有很多不同的答案,但我想说,历史就是帮后人认识到,任何承载养育你的土地,其实也在对你进行压制。你需要感恩其养育之恩,但也要明白,如果找不到发光的方式,很容易成为一个被压制的小丑。

本站网址随时可能更换,请关注公众号,以防失联!



已有13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信息支援部队今日成立!
下一篇:莫迪的回旋镖!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站点声明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