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伦来访,让中文互联网一些人很兴奋。从耶伦下飞机开始,对她的赞扬之声不绝于耳。赞扬围绕耶伦斜挎帆布包的一身装扮开始展开,就没停过。说他像邻居大娘,这是夸她朴素。因为她去年在北京的一家云南菜馆喜欢吃一道菜,就连点了四盘,说看到了她的“率性”“豪爽”。这些文案风格和2011年拜登作为副总统访华时候差不多,飘散着同样的味道。恍惚时间又回到了2011年之前,当年有人对拜登一行5人去北京姚记炒肝店吃饭一事的吹捧之风比现在刮得还大。2013年,美国国务卿克里访华,安排去中关村十元店吃包子。公知圈又沸腾了,小作文飞起。有一个叫赵世林的老公知,当时还是中央民族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自然也不愿放过这个机会,奈何用力太猛,刹不住车,编出了“克里和狗抢包子”的剧情,弄巧成拙,成为公知创造的永远“经典”。再然后,大洋彼岸传来奥巴马和大南瓜在一起的亲民照片,中文互联网又响起公知的吹捧之声。不出意外又出现了意外,有人把下面这张照片发到网上来了,公知圈立即安静了下来。这次失败,还连带让奥巴马在美国去快餐店的亲民形象翻了船。十几年时间过去了,美国的政客没有变,十年前活跃的一些公知淡出了,现在还在坚持的,文案风格居然也没有变。这次耶伦访华,他们就把传统艺能搬了出来,表达对美国的忠孝。只是,美国在中文互联网的形象与十年前相比,已经大变。邮件门、萝莉岛……一个又一个事件撕开了美国黑暗政治的华丽外衣,搞得要点脸的公知,想继续吹捧美国都感觉下不去嘴了。美国政客穿得随意一点,吃得简单一点,好不好?很好,但是要表里如一。耶伦在美国或者……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95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