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面试过3000位候选人,我发现混得好的年轻人都有这3个特质


2018年09月06日  浏览(4677)人
0


作者 | 阿秀

来源 | 进击的阿秀(zchxuexi)


前几天我参加了一场闭门创业营,很多大佬分享了很多干货和经验,但是最打动我的,还是其中一位前辈分享的故事——“如何判断一个员工是否有潜力”。


他讲的一个 34 岁程序员面试被拒的故事,给我的触动太大了。


这位老板已经拿到了 D 轮融资,公司做得很大。但即便现在公司已经招了第 600 号员工,他还是坚持参加每个面试者的最终面,亲自把关每一个面试者。


他说自己创业这么多年,早就已经面过了超过 3000 位面试者,面试前 500 位面试者时,做了一个巨大的 Excel 表格,记录、分析每一个面试者。如果这个面试者被录用了,他还会要求 HR 和业务部门对照这个员工和他的判断是不是有误差。

 

当他面完大约 500 个人以后,他看人就再没出过错。


这位老板分享了这位程序员被拒的三个原因。

 

首先是人生愿景不清晰,人到了 34 岁还因为各种鸡毛蒜皮的事频繁换工作。


这位兄弟 10 年间换了五次工作,有两次是因为跟领导、同事不合,有一次是因为 2000 块工资差价,有一次是因为新工作离家更近。而这一次是听说这家公司可能会在几年内上市,想来拿一波期权。


老板说,人为了逐利无可厚非,但是只为了这么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就频繁换工作的人,显然缺乏坚定的人生愿景,让人对他的预期很差,想来他的抗压能力和执行能力也不会太强。而且毕竟他这个年纪了,培养起来的难度会非常大。

 

其次是缺乏逆思维,当老板在面试时提了一个稍有难度的目标时,程序员就有点支支吾吾,最后才说以他的的能力是没办法达成这个目标的,而且找了一大堆理由来强调这个目标的难度。

 

老板说,找你来是攻坚的,假如你整天都想着 “我有什么资源,所以能做什么事儿”,而不是“我要做什么事儿,所以我要去找什么样的资源”,成就永远不可能突破现有的水平,这样的人未来的潜力显然不会太大。

 

第三是缺乏定力,缺乏深度钻研的能力。这位程序员对自己的工作领域顶多只能算是熟练,但钻研丝毫不深,反倒是对不相关的领域夸夸其谈,显然没有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

 

工作十年,他对自己的专业钻研尚且不深,未来更可能会成为一个熟练的技术工,而不是开拓者和中流砥柱,潜力也不会太大。

 

这位老师的总结让我印象很深刻:


  •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长达几十年,要看他是不是有潜力,不是突然一下子的爆发力,要看的是久久为功的持久力。


1

是否具备人生愿景:

不要因为眼前的利益放弃长远的价值

所谓的人生愿景,讲的就是一个人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价值诉求,是他追求的长远价值。


不管你是否把这个愿景付诸行动,你的灵魂深处都会有一股深深的渴望,怎么藏都不会藏得住。而且一旦有了机会,不管千难万难,你都会想尽办法去实现它。


所以人生愿景越强大、明确的人,往往潜力也就越大。


但就怕你想不明白自己要什么,被一些短期利益牵着鼻子走。今天有个工作工资高 2000,你跳槽了,明天有个离家更近的工作你跳槽了,后天有个年假更长的工作你又跳槽了……


那我们把对比尺度拉的再大一点,假如一份工作能够实现你的长远价值,是你真正热爱的,并能增强你的核心竞争力;另一份工作的月薪高 5000 元,你会选哪个?

 

我相信肯定很多人会选择第二份工作,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每个月高 5000 元,一年也就 6 万元,10 年也就 60 万(到手肯定更少)。你丧失了人生最好的 10 年,60 万能买回来么?

 

就像那位老板反问在场观众:如果你的员工到了 30 多岁,还在为了每个月能不能多 2000 块钱工资上蹿下跳,而不能静下心来钻研技术、学管理、带团队,你认为他是个有潜力的人才么,你会倾斜资源培养他么?格局太小啦,我看大概率不会。

 

周鸿祎曾经说过,当年他毕业的时候就想用编程的能力改变世界,但他也知道只靠编程是没办法改变世界的,他还要学习很多东西。于是他就放弃了 N 多进入银行、政府机关的机会,去了方正这家当时中国最好的软件公司,学习软件公司是怎么运作的。

 

他那个时候拿着每个月 800 元的工资,住着地下室。可是他觉得自己能够真正学到东西,公司没跟自己要钱,还发钱,这已经够不错了。


这在很多人眼里都不能理解,但是在长远价值指引下的人,就是这么义无反顾。


三年的孜孜不倦之后,周鸿祎成了当时方正最年轻的研发中心总经理,但是就在这个风生水起的时候,他又离开了方正。


因为他觉得只有在互联网世界里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方正没办法提供给他做互联网的条件,那么给再多的钱,再高的 title,也不是他真正想要的。


在我的这个人生阶段,我特别理解当年周鸿祎的决定。

 

就像我在《我花了 20 万从体制内跳槽:未来十年,没有什么工作是稳定的》这篇文章里讲的,我花了 20 万离开了传统媒体,并不是因为原单位怎么怎么不好,而单单是因为我认为这里没有办法实现我的人生价值,那我宁愿赔偿单位 20 万,也要离开这里。

 

我很认同吴军老师的一句话:


全世界在乎 20% 工资的人要远比在乎个人价值、个人成长的人多得多,因此这个世界最终还是属于有志气的人。

 

那么你又该如何追求长远价值呢:

 

1)永远不要因为一点工资、福利,就放弃你真正热爱,能够给你带来长线成长的事业。


2)一件产品、工作的成熟周期是 5~6 年,每半个周期问问自己,现在这份工作是我所追求的终身事业么?值得我为此放弃 20% 的工资么?


3)想折腾的时候就义无反顾地折腾一下,不然直到临死之前你都会心有不甘


选择不要怕错,错是大概率事件,你只要提升自己在关键节点选对的能力就好了。


如果不知道怎么选,把上面三条再看一遍。


2

是否具备逆思维:

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少饼而是你想吃多少饼

据说谷歌曾经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在某些关键岗位上,宁愿花两倍的价钱雇佣行业内最顶尖的人才。

 

因为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差距是数量级的,而不是人们想象的一点点。

 

而区分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

 

三流人才看自己有什么资源,然后再去做相应的事情;一流人才先思考自己想要做什么样的事情,然后再去找相应的资源。


前者的潜力更小,因为他很容易被手上的资源所局限,有多大饼,就有多少饭量,很容易吃不饱;

后者的潜力更大,因为他的视野更大,真正的能够跳出手上资源的局限,有多大饭量,就烙多大的饼。


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在 2001 年全公司营收仅有 3 亿元的情况下,提出 5 年后要实现 100 亿元营业额。

 

当时没有人相信牛根生能够做到,因为按照当时蒙牛的条件和能力,确实如此。

 

但牛根生要求全公司上下:


“不问我的一双手能干多少事,唯问移泰山需要多少双手;不问我的一口锅能煮多少斤米,唯问犒劳千军需要多少锅;不问我的一盏灯能照多少里路,唯问亮天下需要多少盏灯。”

 

全公司运用逆思维把原来的成长路径完全推倒重新打磨,短短五年就实现了当初定下的 “狂妄” 目标,从行业倒数一跃成为了行业前几名。

 

那如何培养逆思维呢?

 

1)永远要先想 “我要干什么”,而不是 “我有什么,所以我要干什么”。


2)永远都要思考,行业里谁最牛逼,我怎么才能像他一样牛逼,或者比他更牛逼。


3)不要给自己设限,从某种角度上你觉得自己行或者不行,都是对的。连想都不敢想的人,不可能做出任何尝试。


4)一流和三流人才的差距是数量级的,所以你永远不要洋洋自得,世界上存在着远比你厉害的高手。但也不要失去希望,如果只需要通过学习、实践,你就能在有生之年实现数量级的进步,想想就让人激动。


5) 你有什么资源、能力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想到什么办法,创造什么样的奇迹。


3

是否拥有定力:

人生不是考验爆发力的短跑而是考验耐力的马拉松

任何 “选择” 都是以 “放弃” 为前提的。

 

那些禁不住诱惑,什么都想要的人,走得既不快又不远。

 

知名投资人倪正东在回顾过去 20 年中国 VC/PE 行业的历史之后发现,大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定力,抵抗不住诱惑,走得就不会太远:


零几年那个时候,VC/PE 行业不景气,很多手里有点闲钱的基金都去做了房地产,觉得赚个几亿就是个了不得的大钱,但现在的投融资行业动不动就是几十亿上百亿;


很多创业公司 “金点子” 频出,不好好坚守本业,非要同时干两三件赚钱的事儿,最后这些创业公司基本没有活下来的。


很多时候你要做的不是选择,而是放弃,坚守对的方向,抵制诱惑,不要那么心浮气躁。

 

李开复博士曾经在一次演讲中举过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一些创业公司的创始人经常会给他打电话或者发信息:我有一个新的好主意,我保证能在 5 分钟以内打动你。

 

李开复的应对方法往往是把这些人,拉到最懂这个领域的行家面前,考个五分钟。


考不倒,说明你真的有很深的研究,说不定有好的机会,可以谈一谈;考倒了,说明你就是脑子一热,主业做不好副业更做不好,一切免谈。

 

有多少自信满满的人被考倒了?

 

李开复的答案是超过 90%。

 

  • 我们跟这些创业者都差不多,觉得这也是机会,那也是机会。我们往往都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真正的机会就是我们正在坚持的事情。


我们这个时代,聪明的人太多了,大家都会被各种各样的机会、诱惑所吸引,被带离真正有价值的赛道和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要知道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真正有潜力能够跑完全程,并有一个好成绩的人,往往都是抱定一个方向,在正确的赛道上低头狂奔,不可能因为路上的一片风景、一块糖果,就放弃了奔跑。

 

还是那句话: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不是三五年,也不是十几二十年,而是三五十年,要看他是不是有潜力,不是突然一下子的爆发力,要看他能不能做到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希望你也能成为一个有潜力的人。

本站网址随时可能更换,请关注公众号,以防失联!



已有802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股市操盘丨周四将迎来本周大盘关键节点,先关注一个重要点位的得失!
下一篇:每日财经 | 农业农村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长青乡某养殖户发生非洲猪瘟疫情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站点声明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