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6月,鲁迅先生曾写下了一首名诗《悼杨铨》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杨铨(1893—1933),字宏甫,号杏佛,著名的进步人士、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1933年6月18日他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上海。“杨案”激起了全中国进步力量的怒火,上海知名人士几乎都来参加了杨杏佛的葬礼,北平、武汉、广州等地也来了不少代表。但在哀悼杨杏佛的人群中,唯独不见胡适。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旗手,杨杏佛的旧同窗、老相识、“老战友”的胡适居然溜了,从上海溜去日本开会了。现在的胡适俨然成为了民国大师楷模,也是公知们奉若神明的精神领袖,在一些人的吹捧下,胡适脸上的脂粉越来越厚,这也算是一种“美颜”吧。且不说什么“风骨”,就说说他在“杨案”前后的品行。杨杏佛,江西清江县人(樟树市),祖籍玉山,生于扬州。早年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获机械工程和工商管理学士学位。1919年回国任汉冶萍煤矿会计科科长。后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中央大学)任教。1925年,任孙中山先生秘书,随孙中山北上。1927年,北伐前后在上海参加革命工作。南京政府成立后,负责国府招商局。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他跟胡适是康奈尔大学校友,与任鸿隽,梅光迪并称为“四俊”。回国后,四人选择了不同的人生方向。胡适致力于新文化运动,声称不参与政治……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113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