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的余波已经闹到了美国的高校里面,支持巴以双方的学生群体大量紧张对峙,甚至爆发暴力冲突,两派都向校方施压,要求校方发表批评以色列或谴责哈马斯的声明。迫于压力,美国有的学校发表了谴责哈马斯袭击的声明,很快就遭到了亲巴勒斯坦学生和群体的抨击。有的学校保持沉默,或者发表声明和稀泥,结果就被另一边谴责个不停。闹得最严重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前大使总统参选人洪博培最近给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写了一封信。大意是因为该校就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袭击“保持沉默”,而“沉默就是反犹”,因此自己控制的亨茨曼基金会将停止对大学的一切捐赠。具体来说,就是谴责宾夕法尼亚大学似乎已经偏离原本的价值观,在哈马斯与以色列的冲突中大搞“道德相对主义”,尤其是没有就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发声,而这位大使说,唯一可接受的反应是谴责,保持中立是绝对不可能的。于是难题给到了学校。洪博培的父亲一辈子都在给宾夕法尼亚大学捐钱。大概5千万美元,跟逸夫楼一样,捐得多了就要改名字。于是宾大的一个金融学专业和宾大沃顿商学院的主楼就以他爸的名字改了名。宾夕法尼亚大学因为巴以冲突站在风口浪尖不是一次两次。在冲突开始之前就因为是不是支持以色列吵成了一锅粥。在宾大9月的巴勒斯坦文学节活动就邀请了几位批评过以色列和以色列复国主义的人士。换句话说,学校里面存在较强的反以色列势力。然后校园内的犹太社团就开始抗议了。说学校……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105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