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加沙的生存境遇还能再怎么糟糕呢?
现在对于巴勒斯坦加沙人来说,那就是「我活着都不怕,还怕死吗?」
对,就是这样!
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人民已经在近乎“末世废土”般的炼狱中生存了十几年,快扛不住了!
加沙,是一条位于地中海东部沿岸的狭长地带,北部和东部与以色列接壤,南部与埃及的西奈半岛相邻,长约40公里,宽 6至 8公里,面积约363平方公里。
这里仅仅相当于北京丰台区+西城区大小,300万左右的人口更使得这地方的人口密度超过香港。
这么一处地狭人稠之地如今却成为了现代人类文明的耻辱——“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监狱”,造成这一系列苦难的就是美帝他的“义父”以色列。
这片土地是1947年联合国大约决议划分给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国”的,也就是那一刻,加沙人的噩梦开始了。
加沙先是在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中被埃及占领,并宣布吞并,结果他们成了阿拉伯兄弟治下,饱受歧视的“二等公民”。
等到了1967年以色列悍然发动第三次中东战争,犹太入侵者占领此地后,采取更为残酷的压迫。
以当局修建犹太人定居点来不断挤占巴勒斯坦人的土地,无数人沦为难民,被迫搬离故土,逃难到约旦、黎巴嫩、埃及和叙利亚。
加沙地区自然也存在着犹太人定居点,只是当地巴勒斯坦人数量优势巨大,定居点侵占计划屡屡受阻,双方还多次爆发大规模冲突从那时候开始。
以色列就开始修建所谓的“隔离墙”来保护自己的定居点,同时也达到迫使巴勒斯坦居民搬走的目的。
到1982年以色列在美国的斡旋下,不情不愿地将西奈半岛还给埃及后,以色列将撤出西奈半岛的犹太武装移民悉数迁徙到紧邻西奈的加沙。
于是,以色列加大了排挤力度,丧心病狂地将大批巴勒斯坦百姓聚居区压缩,使得加沙的阿拉伯区域不断缩小。
到了2005年之际形成了现有的加沙面积,这比1948年要缩水七成以上。
犹太人定居点
但是,即便就是这么一片弹丸之地,以色列依然不肯轻易放手。
在2005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法塔赫当局达成协议,以军撤离了这里,但却在协议中玩文字游戏:
声称只是答应归还加沙的陆地,至于海岸线、海域、陆地边境线和领空,以色列军事力量不承诺撤走。
以方还声称:
加沙的上空除了以空军或者特许的第三方民运航班,其余的一概击落,哪怕是一个风筝。
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是不能自由进出的,物资进出也有严格的限制,就连西方的媒体和联合国的人道组织,也要在以军方严密监视下才能进出。
不过,当时的法塔赫政府已经放弃了武装斗争,对以色列采取消极绥靖政策,仅限于口头抗议。
鉴于此,以色列曾一度“大发慈悲”稍微放松了对加沙的控制,外界的贸易物资至少可以正常流入加沙。
但在2008年后,巴勒斯坦内部发生内讧,哈马斯和法塔赫因为选举和对以立场产生分歧。
最终双方在加沙地区爆发火并,法塔赫战败溃逃,加沙从此开始了哈马斯统治,但这也招致以色列当局的强烈忌惮。
哈马斯占领加沙的法塔赫办公大楼
因为哈马斯坚持武力对抗以色列,解放全巴勒斯坦,这促使以色列下狠心要让加沙变成一片死地。
以色列围绕加沙地区,修了长约几十公里的厚重水泥隔离墙,每隔十几米就有一座岗楼,隔离墙两侧300米是禁入区,闯入者将遭到无情射杀。
两侧的禁入区并没与居民区相连,而是各有几公里长的农业带。
土地肥沃的农田已经被基本被以色列控制,巴方控制的只有贫瘠和狭小的田地,就这还是巴勒斯坦人用命拼死守住的。
加沙地带地狭人稠,大量生存物资完全依靠和外界贸易与国际援助,但以色列却死死卡住了这条口子。
他们对加沙人实施全方位的制裁,就别说什么武器了,连金属材料、水泥、水管等基础工业品都不许带入加沙。
更残忍的是,他们对药品、水电、食物这样维持起码生存的物资都严苛限制。
在爆发冲突后,以色列不仅用千百倍的报复重拳出击羸弱的加沙,甚至连国际人道援助等车辆和人员都不准进入。
以色列士兵登上国际人道救援船队搜查,并开枪杀人
如果要强行进入救援,轻则遭到以军强行登船检查,并被扣押船货,逮捕人员。
最极端的时候,以军甚至会直接武力攻击外界救援船,在他们看来,草木皆兵,什么东西都被视作对自己安全的威胁。
物资进不来,加沙人试图发展自己的产业,怎奈土地过于狭小,甚至比当年南泥湾的条件都恶劣。
加沙人试图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产量,以色列就限制用水,并收取十倍于以本土的水费;
想搞点轻工业,以色列直接精准切断原材料进口,加高关税,并且会在下一次军事冲突中,借口“窝藏武装人员”全部予以摧毁。
同样的,渔业也是加沙当地赖以生存的产业,但以色列却蛮横地宣布只能在加沙海岸六海里范围内捕鱼,并派遣大批军舰和武装巡逻艇监视。
如此狭小的海域配上巨大的人口,注定会快速竭泽而渔,以色列许可的海域内已经无鱼可打,连海带都不剩多少。
有加沙渔民冒死越过以色列设定的非法界线捕鱼,却会遭到以色列海警的无情炮轰,轻则船毁人伤,重则全船一家老小灭门。
以军炮轰巴勒斯坦渔船
可以说,为了彻底让加沙窒息湮灭,以方无所不用其极。但就在这种被打压的绝境中,加沙人民也没有放弃美好生活的希望。
加沙人开始选择“地道战“策略,来建立属于自己的“地下生命线”。
加沙位于地中海东岸,地形全为开阔平原,无险可守,却是十分适合开挖地道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紧邻埃及北部边境的加沙地带南部拉法一带,就有人利用专门的设备挖通前往西奈半岛的地下通道,将外界援助巴勒斯坦抵抗组织的武器运输到加沙。
慢慢地,加沙城下的地道几乎无处不在如同“地下迷宫”一般,在这个看似普通的阿拉伯村镇地下,隐藏着纵横交错、直通埃及的地下通道。
加沙主要地道系统地图
一开始,这些地道的用途很单一化,就是为了和侵略者打“地道战”;
后来也不知道是谁开始从毗邻的埃及阿里什市“代购”生活物资,并走私到加沙赚取高额差价发财后,更多渴望脱贫致富的加沙人也开始加入其中;
慢慢地,加沙开始形成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地道业”,这个充满了“废土朋克”气息的畸形经济体系。
据粗略统计,这些地道总数至少在1000条以上,每条地道的长短、宽度和建造精细程度都不尽相同。
在相对简陋狭窄的地道里,往往是昏暗缺氧,长度仅数百米,在里边的人民只能膝行,或弓腰前行,呆的时间长了,还有窒息的危险;
但精致“现代”一些的地道则更相对“宽敞明亮”,不仅照明、通风设施一应俱全,少数 “ 豪华 ”地道甚至还 装备有电梯、通讯设备。
至于各种物资的运输方式也不尽相同。
大多数普通级别的地道都是采用滑轮装置,用人力推拉,但也有采用电梯运货,甚至在地道内有专门的运载工具。
总之,这些地道已经成为了加沙人不可或缺的存在,当地人尊称其“生命线”。
哈马斯当局也支持这些地道,不仅武器装备以及原材料完全依靠地道运输,甚至加沙财政也极大依靠地道带来的税收,每年至少能获得折合二十多亿人民币的收入(2010年数据)。
哈马斯税务官检查地道安全
更重要的是,这些地道促进了加沙年轻人的就业。
毕竟相较于参加哈马斯同以军拼命,更多的加沙人还是希望能尽可能避免战火。
同样,在人口爆炸,经济危机严重的埃及一侧,这些地道也增加了他们的灵活就业。
挖掘地道的加沙年轻人
于是,两地在“地道经济”上形成了合作伙伴关系:
地道开挖方向通常是从埃及进行,而且出口往往会显眼一些,因为按协议以色列不会轻易直接袭击埃及一侧土地;
通道的终点则位于加沙这一侧的某户房子的底下,地道的两个出口处,都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他们都随身带着手机和对讲机,以方便随时跟对方联系。
挖通一条地道通常的成本在数千到数十万美元不等,但可以肯定的是,能负担得起这笔费用的,往往是加沙当地的有钱人,或者说是有所成就的“企业家”。
阿布•杰瓦德就是其中之一。
据阿布介绍,每个地道商人所运营的项目都不同。
像他就专门做各种二手发动机生意,尤其是从埃及那边弄来的至少五成新日系车发动机,那可是加沙的热销产品,每年至少可以获利数万美元。
“我赚的只是小钱,可我同行的地道可就宽敞多了,他们运送的建材更赚钱,一吨普通的中国产水泥仅地道运输费就要交300美元以上。
当然,要是能在埃及组装并运送一辆二手的韩国或者日本的小轿车,运费要得2000到3000美元,可惜我没这些渠道。”阿布自嘲道。
地道走私汽车
不过,阿布也坦言,一分钱一分货,那些“高级地道”的回本难度也大。
毕竟,修建一条像他的那样只有1.2 米高、0.9米宽的地道大概需要花费1.5万美元,他一共拥有三条这样的地道,还是分期贷款的,还好在一年内回本。
假如要让隧道可以运送像汽车之类的大型物件,建造成本都在10万美元以上,这些人往往都和哈马斯高层有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阿布最自豪的一点就是他提供了三十多个就业岗位,而这也意味着有三十多个家庭共上百张嘴靠这些地道来吃饭。
据统计,在平均失业率超过70%的加沙地区,地道是最大的产业,一共解决了至少1.2万多加沙年轻人就业,其中相当数量为高中、大学毕业生。
挖地道的加沙大学生
18岁的纳德尔就是其中一员,中专毕业的他和邻居家的女儿自由恋爱,二人最终定下婚约。
但是,按照管理,女方的家长要求他得有房子,同时要按照阿拉伯人的习俗,购买一把象征着自己成人身份的手枪(古时候则是弯刀)。
另外,娶媳妇怎么着也得办个婚宴吧。
这一套全下来最低都得折合几万人民币,纳德尔根本掏不起,他所学的知识在加沙几乎没有任何专业匹配的工作。
原本加沙是以出口各种水果、蔬菜和花卉闻名的地方,但以色列人的封锁却让一切化为乌有。
加沙花卉种植园
仅有极个别人能在以色列偶尔“开恩”的情况下,获得白天去以控区工作的机会,但那完全是依靠运气或者托关系。
走投无路的纳德尔最终选择了当地唯一有薪酬的工作:挖掘埃以边境的地下隧道。
纳德尔是和几个堂兄弟一起去就职的,他的老板也是一个表亲,对他还算客气。他们需要挖通在巴勒斯坦一侧的出口。
他们的工作地点是一处居民住宅的客厅,众人直接从屋子里挖起。
先是挖了一个像竖井一样的深洞,直径约有一米,深十多米,最初的3米是沙土,再往下就是坚硬的岩石了,得用特殊的挖凿工具。
一开始,纳德尔的手臂被震得生疼甚至出血,经过一个月时间,“竖井”挖好,然后开始平行挖掘隧道。
挖掘过程中,隧道里污浊稀薄的空气让他数次昏厥,每干半小时就必须轮班。
为了加快工作效率,老板想了个办法,他将一根特长的空心钢管顶出地面,缓解了隧道内的呼吸问题。
只是,在外巨额挖掘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塌方,因此每隔两三米就要用木板支撑地道的四壁。
挖出来的沙土放在面粉袋里,运到外面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尤其是要躲避空中监视的以色列无人机。
纳德尔一行人每天进度可达10米左右,工时一共五个月时间。
虽然最后纳德尔弄得是遍体鳞伤,但他每天的薪资至少在30美元左右,大大超过了加沙平均收入(75美元,2014年数据),他不仅顺利买到了小手枪,并支付了新房首付款,婚宴费用也完全凑齐。
纳德尔们挖掘的地道也让加沙的“外卖”、“快递”、“代购”业蓬勃发展起来。
越来越多的地道满足了加沙的粮食、药品、日用品、代步工具、建材等基础需求后,人们自然也梦想着更多追求。
很快,地道的用途开始转向活物。
因为加沙人虽然身体被封锁,思维却很开阔,加沙的家长们很乐意掏钱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知识,尤其是满足孩子去看狮子、老虎、鳄鱼等动物的好奇心。
于是,加沙在2007年左右开办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的汗·尤尼斯动物园,通过地道源源不断将猴子、老虎、狮子等运进加沙。
当然,有时候也会发生一些坑爹的事情,比如有一次加沙动物园应孩子们的强烈要求,要进口2只斑马,但到货后却发现,只是两头用黑白油漆染色的毛驴。
毛驴冒充的斑马
依靠地道经济,汗·尤尼斯动物园鼎盛时期拥有100多只各类动物,这些动物满足着加沙人民对外界的好奇,也让他们暂时忘却战乱的阴霾。
加沙孩子看小狮子
地道有时候还会连接起爱情。
虽然加沙处在困苦之中,但埃及也是水深火热,许多贫困人家的生活条件还不如加沙,对他们来说,可能唯一的优势就是没有以军的无人机在头上盘旋了,但饿死一样难受。
于是,每年都有许多埃及新娘通过地道嫁到加沙去。
通过地道嫁入加沙的埃及新娘
当然,也有非阿拉伯国家的新娘远嫁加沙,包括俄罗斯、波兰、德国、匈牙利、乌克兰以及波黑,甚至美国、中国的姑娘都有,总数超过1000人。
加沙人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发生在2010年左右,当时一名哈马斯小伙子和一名俄罗斯女生网恋,最后女生不顾小伙的反对一定要在加沙和他完婚。
但没想到的是,二人费尽了力气却没办法让俄罗斯女生通过正常口岸入境,毕竟连美国记者都经常被以色列拒绝。
最后,小伙让女孩来到埃及一侧的一处村庄住下,半夜,这户人家灶台上的锅被举到了空中,原来,是姑娘的心上人通过地道来接她了。
嫁到加沙的俄罗斯姑娘
小伙子付给主人一笔丰厚的报酬,然后接从未见过面的俄罗斯姑娘进入地道,地道里早有一群荷枪实弹的哈马斯武装人员拿着手电筒、火把接应。
最后二人在哈马斯官方支持下,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极大激发了加沙人的士气。
因为网络,外界的一切加沙人同样向往,这其中美式炸鸡是加沙人最渴望的事物之一。
阿里什市的肯德基
31岁的哈利勒·埃弗朗吉在2010年左右创立了一家名为亚玛玛(阿拉伯语“鸽子”)的“外卖公司”,专门为加沙有需求的群体从埃及代购肯德基在内的美式快餐。
亚玛玛是加沙第一家开设外卖服务的公司,在谈及创业初衷时,哈利勒说:“这是我们的权利——享受全世界其他人都能享受的味道。”
亚玛玛的肯德基外卖广告
不过,预订的过程却十分繁琐,而且你必须要提前三四天在社交网站预约,打过去全款,订餐仅限于全家桶,因为这样就不存在送错的问题了,反正都一样。
然后,在收集到指定数量的订单后(15份最低),哈利勒就会联系埃及阿里什的手下采购好全家桶,然后需要埃及一边的人开车将几十个全家桶送到地道入口处(埃及段),最后通过地道抵达加沙。
需要说明的是,这一切的过程哈利勒也需要支付给地道主人几十到数百美元不等的买路钱,另外还要支付给哈马斯当局“关税”。
整个过程平均都在4个小时左右,效率堪比俄罗斯外卖“饿死了么”。
等炸鸡送到加沙时,薯条和鸡块早已冰凉,失去了酥脆感,原价12美元左右的全家桶最后出售价在27-30美元左右,还不包括小费。
“外卖小哥”们的态度往往极端恶劣,因为他们通常兼职居多,都是捎带手连同其他物资一起派送。
29岁的易卜拉欣埃尔·阿杰拉在亚玛玛点完全家桶后,在第四天终于收到,他曾经去过埃及和美国,是肯德基忠实粉丝。
欣喜取餐的点餐人
他声称自己点过好几次了,每次都是“五星好评”,即便“外卖小哥”打电话的态度恶劣:“快滚下楼拿你的炸鸡,我还赶着送炸药呢!”
这些兼职“外卖小哥”发脾气当然也有自己的道理,其中就有小哥们吐槽:“无法理解这些人非要花近30美元吃美国炸鸡,有这钱都够买4只活鸡了。”
加沙外卖小哥
这些小哥的本职都是运送军火的,可能在他们看来,为送炸鸡耽误送炸弹,就是一种“耻辱”。
但这就是加沙地道的伟大之处——即便你生活在战火中心,依然潇洒地吃上吮指原味鸡,将苦中作乐的精神发挥到极致。
阿里什的肯德基屡次遭遇恐怖袭击,会导致加沙送餐迟缓。可是,这些畸形经济带来的一丝快乐却往往难以长久,因为以色列人容不下。
在以色列军方看来,加沙的地道必须铲除,只要是挖地道的成员都是“哈马斯”。
一名准备进入地道追杀巴勒斯坦平民的以军
尽管连以色列的媒体和专家都指出,地道经济大大减少巴勒斯坦失业率,并且可以增进物流,繁荣沙当地的市场经济,并且能形成“下流产业链”。
比如相应而生的饭馆、旅社、咖啡店、批发市场等等,这些产业也提升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更多的巴勒斯坦年轻人有了工作和收入,才不会加入哈马斯武装组织。
只可惜,以军方对此置若罔闻,他们动用大量战机和无人机,并使用地下声控和传感器等高科技探测手段对地道进行无情打击,甚至不惜动用单价数百万美元的钻地导弹摧毁地道。
以军摧毁后的地道
因为地道隐蔽性高,以军往往无差别轰炸任何可能有地道的房屋,每摧毁一条地道,往往连累数百座民房被毁。
雪上加霜的是,2013年出身于“穆兄会”的民选总统穆尔西被军方废黜后,新总统塞西和哈马斯当局反目,也开始配合以色列打击地道。
埃及通过往地道里灌烟、灌有毒气体或水的方法摧毁了近千条大小地道,甚至还在边境地区修建一道深入地下的“铜墙铁壁”,也就是一堵防爆、防穿透的 2英寸厚钢板墙,以阻止加沙人挖通地道。
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兄弟”的合力围剿下,无数加沙人的致富脱贫梦碎了。
前面讲述的纳德尔在攒够结婚费后,却为了未来的孩子选择继续去挖新的隧道来赚钱。
但这一次,以色列军队的钻地导弹炸塌了地道, 纳德尔和他的工友们都被埋在了地下。
以军导弹炸毁地道,大量地道内工作人员被活埋
纳德尔的堂兄及其他十几人全部遇难,唯独纳德尔意外被进入搜索的以军发现。
但是,他的未来人生可能就像塌方的隧道一样会彻底毁灭:
以军以他涉嫌“恐怖活动”为由将其关入监狱,刑期二十年起步,他的未婚妻还未披上婚纱就几乎守了“活寡”,一家人的生活陷入深渊。
而阿布也在他第三条隧道被以军攻击后,无奈地暂停了修筑新隧道。
以军直接攻击任何疑似有地道的房屋
“这些地道的修复都要花费上万美元,全部无法再次利用了。挖好至少数月,但被摧毁却只要几分钟,是的,一旦被犹太人发现,隧道存活不了多久。”
阿布看着自己的产业毁于一旦,用自嘲的口吻说道。
抽了口烟,阿布语气开始变得黯然:
“我们只是在努力讨生活,我们别无选择,即便以色列人能一夜间摧毁加沙全部的隧道,我们依然会不断挖出新的隧道,这是我们被封锁环境下的生活,我们不会放弃生活的希望,我还要将地道生意传给自己的孩子。”
迷茫的加沙地道老板
大量隧道被毁加上疫情的爆发,哈利勒的亚玛玛“外卖”据悉也已经停业,因为目前加沙的大型隧道被摧毁殆尽,仅有少数小隧道在苟延残喘,已经没有多余的运力支持炸鸡了。
加沙的汗·尤尼斯动物园在以军的轰炸下,沦为“世界最惨动物园”。
不断的空袭导致物资短缺,大量动物饿死变成干尸,到了2016年之际,100多只动物仅剩15只存活。
加沙动物园的动物因为战乱,变成干尸
面对动物们的苦难,以色列人却“发了善心”,允许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将最后幸存的15只动物运走,但无数缺医少药的加沙人却依然被禁止离开,只能在痛苦中逝去。
有正义网友用纳粹鹰徽配送摩萨德符号,来讽刺以色列当局
最讽刺的是,以当局还指责哈马斯不断对加沙民众进行“反犹教育”,让孩子们从小“仇恨”以色列,所以才导致加沙被封锁,以色列这是在“自卫”。
可是,给巴勒斯坦人上“仇以”教育课的不就是以色列自己吗?
失去父亲的加沙孩子
加沙人民过了十四年“炼狱”般的苦难,道貌岸然的西方“文明国家”、“和平联盟”这时候在哪呢?
或许在他们看来,只有像乌克兰那样,同样是欧洲白人遭遇苦难,他们才能“感同身受”吧!
被以军野蛮空袭的加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