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印度G20峰会即将开幕,作为东道主的印度,自然要想方设法自我表演一番。很多吃瓜者把目光焦距在峰会本身。其实印度最秀的一场表演在会前:在向G20与会者发出的函件中,印度总理莫迪,被写成了“巴拉特”总理。直白一点说,莫迪不想当印度总理了,想当巴特拉总理。巴特拉是何方神圣呢?其实还是印度。简单讲,就是莫迪及其代表的执政党人民党,要把印度改名为巴特拉,梵语“婆罗多”。大国更改国名,历来就不容易,其中涉及到很多显性和隐性成本。莫迪和人民党为啥要坚决这么干呢?答曰:这是去殖民化。这个理由看起来冠冕堂皇,但实际上经不起推敲。关于印度(India)这个名字,莫迪政府解释,它是英国殖民者提出来的,是“奴隶制的象征”。这其实很牵强。“印度”(India)的名称由来已久,和中国古典书籍中的“身毒”和“天竺”完全同源(比如《大唐西域记》里就说:“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都出自对“印度河”(Sindhu)的称呼。古代世界较为封闭,再加上印度基本上处于碎片化状态。印度这个词,到了南亚旁边的伊朗高原,在古波斯语中被讹传为Hindu;再到西边的古希腊语中,又讹传为Indu;近代又到了西欧那边,变成India。本质上都是对印度河的一种称谓。印度河是南亚大陆最重要的河流(之一),用印度河代指印度,不仅具备深厚的历史沉淀,而且……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173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