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辽宁:烈火金刚(中)


2023年05月28日  浏览(5394)人
0
作者:卢克文
来源公众号:卢克文工作室
已获转载授权

叁 丹东

2023415日上午,我在丹东逛完锦江山公园,提着一个行李箱走到路边,叫到了一辆三轮车。

丹东市区的建筑跟全国其它城市不太一样,好像凝固了一般,停留在1990年代,一路上少见年轻人,街头上还有一种特殊的三轮车,车厢在前,骑位在后,可以拉人拉货,价格也较便宜。

图片

丹东街头的三轮车夫

我雇到的三轮车主五十岁左右,戴着眼镜,看起来还挺斯文,不像是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我一时好奇,便和他攀谈起来。

这位老兄生于1972年,原是丹东造纸厂工人,1992年上岗,工作才六年时间,1998年时,啪一下,下岗了,就给了5000块钱买断费,下岗补贴一年仅仅800元。

“才十几年时间,我们丹东的企业,基本全黄了。”

我问他为什么不去南方,他说去不了,家里有4个老人,一个小孩,从1998年熬到现在,四个老人送走了三个,现在还剩一个,可自己年纪也大了,跑不动了。

那这些年,在丹东是怎么生存下来的呢?

他一边踩着车,一边气喘吁吁跟我一个一个细算,他跟老婆现在都是一个人打几份工,他是每天17点到24点去守仓库上夜班,一个月挣1800元,13点到17点踩三轮,一个月也能挣1800元,每天早上6点到11点半,到餐馆干点杂活,一个月挣1200元,每天从早上6点干到晚上24点,每月基本没什么休息,能挣4800元一个月。

他媳妇则是8点到13点在食堂做饭,一个月能挣2000元,13点到15点去做家政,一个月能挣500元,两口子加起来一月挣7300元,辛辛苦苦养活这个家。

幸好他们家住旧楼,没房贷,就是在绵阳师范读大三的孩子费钱,一年的生活费要3万多,学杂费五六千,不过再熬一年,就熬到头了。

我问他丹东现在经济怎么样,他朝刚从我们身边开过去的公共汽车呶了呶嘴说,工厂都倒了,还能怎么样,你看刚才那辆公共汽车,司机去年11月到现在没发工资了,丹东出租司机也苦,6块钱起步,2.5公里跳表,跑一趟放空回来就没钱挣,常常只能拼客走。

我后来又问了几个丹东本地人,他们说确实是这样的,丹东普通保安1800元一月,一般工作都是2000多一月,大部分人收入都很低。

他们说,这都是因为没工厂了。

“丹东以前是有工厂的,而且还不错。”一位老丹东人陪我走在鸭绿江边时,一边看着对岸新义州的朝鲜,一边缓缓跟我说,“以前我们能生产菊花电视、奇洛瓦冰箱、孔雀手表、牡丹相机、康齿灵牙膏、白翎金笔、黄海客车、柞蚕丝绸、曙光车桥、丹热煤气表、五一八曲轴等等......齐洛瓦冰箱混得好的时候,海尔还只是个街道办企业,一眨眼,现在大家说起丹东,光记得旅游和草莓了。”

丹东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蒙古柞、麻栎、辽东栎、锐齿栎、榆栎、栓皮栎等树种生长,这些树木能为柞蚕提供足够的食物,乾隆年间有山东移民跑到丹东,一看这地儿特别适合养蚕,把相关技术带到了丹东,因此丹东的养蚕业十分发达。

有了树,就有了蚕,有了蚕,就有了缫丝,有了缫丝,就带动了上下游的发展,加上沿江沿边沿海的地理优势,给工贸发展提供了便利,丹东人陆续搞出了丝绸一厂、二厂、纤维厂、亚洲最大的毛绢厂、辽宁手表厂、农业机械厂、东齐冰箱厂等,丹东的轻工业就发展起来了。

什么是地理决定论?丹东这例子,就是最好的地理决定论了。

丹东轻工业最辉煌时,生产的被面被当成国礼、建有全国最早的化纤基地纤维厂、新闻纸厂、颜化科研基地、射线科研基地、射线仪器厂、热工仪表厂、铝箔厂、调谐器厂、拖拉机曲轴生产厂、玻璃制品厂、客车制造厂、世界级造船用电焊条、全国第二大日用化学厂、全国第二大金笔厂等等。

然而这一切都成了过往云烟,连城市面貌都凝固在了1990年代。

当我问及本地人,丹东的轻工业为什么衰落时,大家总是愤愤不平,总是会怪某届政府,某位官员。

这是我在全国常常遇到的统一现象,大部分人不理解,我好端端上着班的工厂怎么倒闭了?以前日子不过得挺好的吗?那一定是贪官污吏造成的,那一定是高层出了蠢货造成的。

原因其实很简单。

中国的改革开放,其实就是从学习苏联转向到学习欧美,从而引发的全国经济连锁反应。

新中国从来就没有选择闭关锁国,只是因为前期只能选苏联,后来眼见得苏联这条路不行了,再转学欧美,要学习就得付出代价,必须打开国门放欧美日韩台的工业品进来。

而苏联本来就不是世界工业领域的一流高手,他学得不够全面,又偏科,自己都只是一个准一流,比它的师傅美国还差那么一些距离,到1980-1990年代,这种差距越来越大,欧美日韩台的产品远胜苏联,更远胜苏联的弟子中国,因为中国从苏联引进的许多生产机器,是“引进即落后于世界其它国家”,生产出来的产品本来就不太好,欧美产品一放进来,对我们原苏联模式的工厂就造成了摧枯拉朽的打击。

我们原来是内循环,自己生产自己卖,靠工农业剪刀差,养活一家家国企,而农民却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现在为了学欧美,交出自己的市场让欧美产品来竞争,那差距就是碾压性的,一波流就把我们的国企全打趴下了,才引发了全国工厂倒闭和大下岗。

但同时,面向欧美世界提供廉价轻工业品的长三角和珠三角起来了,这些国企的原有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也都纷纷流向长三角和珠三角,中国工业的火种,又在这两个区域被重新点燃。

原有的旧工业基地,像辽宁这种,关乎国家生存安全的部分重工业得以保留,其他的便烟消云散了。

丹东本来从事的就是轻工业,这种产业更是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强项,因为两地易吸收全国廉价劳动力、有水运交通优势,又没有历史包袱,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制造产品,丹东是不可能玩得过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这种产业迟早会被这两地吞食掉。

我在辽宁时,有一位老工人曾气愤地对我说,他1990年代去深圳看过一家工厂,跟他在辽宁工厂的机器是一样的,凭什么一样的机器,一样的人,深圳的就可以活下来,他们辽宁就不行?

我跟他解释,在深圳生产完之后,直接从盐田码头运到美国,其成本远比他在辽宁生产完之后,走陆路运到大连,再运到码头,要低许多许多,另外他在辽宁的工厂,工人的工资、福利,还有退休工人的退休金,都是好大一笔开销,这些深圳工厂是没有的,深圳有大量湖南、江西、四川、广西过来的青壮年廉价劳动力,可以每天工作14个小时,工资又低,这些辽宁可以吗?深圳的工厂就靠这种极低的成本,打败了辽宁的工厂。

老人家被我说得愣了半天没作声。

但普通人不懂这些的,普通人的愤怒需要具体化、细节化,所以大家通常会把情绪,发泄在某个贪官污吏搞垮了工厂、某个愚蠢的官员搞垮了城市。

我不是说没有贪官污吏或者愚蠢的官员,而是他们的危害性被夸大了,真正决定命运关键的,是历史趋势下的大国运。

一般大家说起辽宁工业的衰败,会拿沈阳和大连的著名工厂举例子,我今天主要说丹东,是因为我知道大家都听腻了沈阳和大连的往事,顺便也让大家熟悉一下,这座南方人几乎不知道的城市。

我在辽宁游荡这段时间,吃到了两样极好吃极好吃的东西。

一样是在沈阳的一家海鲜饭店,吃到了一份捞汁生蚝,我久居广东,平时生蚝吃得颇多,所以也没抱什么指望随便夹了一口,但这份生蚝一入口,便觉鲜美肥嫩、爽滑柔恬,好吃得难以言喻,这是我活到现在,吃到过最好吃的食物之一,美好得想哭,真是终生难忘。

图片

沈阳是内陆城市,海鲜应该是大连或者营口那边捞过来的,之所以这么好吃,是因为北方水冷,海水盐度高,海鲜生长周期长,为了御寒,还会长出许多脂肪、个头更大,味道也就更鲜美。

另一样就是丹东草莓。

第一次见到丹东草莓时,微微一惊,它个头比别的草莓大两倍,咬一口,只觉清香满喉,还有着淡淡的奶香,我问这个是什么草莓?当地人说,因为是1999年从日本静冈县引进的“章姬”与“幸香”交配后的新品种,最早的三株草莓种在丹东东港马家岗,所以这个叫99草莓,或者叫东港草莓。

图片

丹东地理环境特殊,全市312万亩耕地里,223万亩旱田是微酸性棕壤土,因为是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日照足雨量高,在冬天零下十几度时,日照时间也长,给了这种草莓极佳的生存环境,最后才培育出全国独一无二的大草莓。

丹东在古代的经济来源是伐木和对朝鲜商贸,曾经有一个十万人的木码头,靠将木材或者做好的棺材成品运到山东赚钱,另还有个最早军事要塞兼干点商贸的九连城,不想发展到几百年后,搞出了轻工业和大草莓,农业人口要挣钱,主要靠种草莓和蓝莓。

我在丹东跟一位种草莓的农场主聊了聊相关产业,他在当地有22亩草莓地,对这行十分熟悉。

据他说,丹东农业相关扶持做得不错,贷款融资很方便,贷30-50万现金,有担保人就可以,所以激发了大量农民种草莓,目前一亩地种草莓能产出4-5千斤,产值10万元左右(数据可能有误),种草莓最大的成本是拉大棚,需要拉一个长100米,宽14米的棚出来,这个在早期要花不少钱。

草莓11月末到5月末上市,5月末拔秧,每年11月末12月初,丹东草莓最早结果成熟,专卖全国高端市场,最高时,零售价能到110-120元每斤。

草莓相对投入小、见效快,而种蓝莓投入成本高,苗特别贵,一年生苗要十几元一棵,风险较大,所以种蓝莓的少。

另外种草莓的地方有不少的朝鲜劳动力,每个月2500元工资,不过他们实际能拿到的手只有四五百块,其它钱被朝鲜官方拿走了。

正常情况下,一个种草莓的男劳动力,一年能挣七八万。

虽然丹东的下岗职工过得不太好,但依赖草莓产业链的农民们,他们人均3-4亩地,日子过得还可以,以至于“本地银行每年存款都在增加”。

从我在现场看到的情况来看,丹东城市经济其实十分颓败,农业经济找到了优质产业链,有点像四川的攀枝花农业,加上有江有海有山资源丰富,相对活得还不错。

由于丹东的工业暂时没有出现转折性迹象,大家都寄希望于朝鲜早日打开国门,但朝鲜能不能打开国门,我在《台湾是一片钥匙》里写过,这取决于中国几时将美国势力从东亚驱逐出去,所以在短时间内,丹东还是会向旅游型、养老型城市发展,城市整体面貌,比其它发达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丹东整体轻工业的丧失,是地缘政治的结果,跟丹东人民努不努力没有关系,现在丹东工业,只能在小片区域里作文章,我们只能再等待历史的潮起,等待俄罗斯与朝鲜两国,在地缘政治领域发生质的变化。

 工业史

丹东的工业变迁,其实是整个辽宁的小标本。

作为全国工业的龙头老大,辽宁的工业史是这么重要,所以必须抽一节出来,做一次宏观上的简单介绍,方便大家深入了解辽宁。

满清灭亡后,东北被张作霖、冯德麟、许兰洲、孟恩远控制,号称民国东北F4,四人又经过苦斗,张作霖在张勋复辟前后胜出,一统东北,由于一战时大豆是战略资源,东北盛产大豆,各国都找东北买大豆,让张作霖又发了笔横财(相当于今天卖石油发财),是当时最富有的军阀,他手里头有地盘有钱,就开始吭哧吭哧建设东北。

不过那年头兵荒马乱的,主要还是建设军工。

1916年张作霖建奉天军械厂,经过十年经营,建成一家占地3200亩、拥有上万台设备与八大工厂、工人达五万人、每年耗费2400万银元的亚洲最大兵工厂。

从英国引进技术的迫击炮厂,1929年时有1400名工人,是全国第一大迫击炮厂。

东北三省兵工厂,每天可产子弹40万发、年产火炮150门、步枪6万多支、机关枪一千多挺。

另花高薪请来英国德国瑞典日本的技术专家,从上海广州汉口砸几倍工资请来产业工人,又建兵工学校,培养出了一批优秀人才。

不过这些优秀的军工厂,九一八之后全白白送给日本人了。

除了军工,张作霖还搞了难以计数的矿场、商号、工厂、电站、衣庄等,他们搞的民生牌汽车,被日本人侵占后,发展成了后面的丰田。

日本侵略东北后,打算永久占有三省,因此也在东北开矿建厂,在辽宁建有鞍山制铁所(鞍钢)、满洲飞行机(沈飞)、本溪湖煤铁(本溪钢铁)、抚顺炭矿制铁(抚顺钢厂)、中山钢业所(沈阳轧钢厂)、鸟羽实洋行(大连轧钢厂)、满洲矿业(沈阳冶炼厂)、满洲住友金属(沈阳重型机械厂)等等工厂,日本人在工业领域的铺建比张作霖要全面一些。

但张作霖把东北人当老乡,日本人则狠毒得多,他们将中国人当奴隶驱使开矿建厂,累死摔死就往死人坑里一扔,光阜新一个地方,就有新邱兴隆沟、城南、孙家湾、五龙沟四处万人坑,一共埋了七万具民工尸体。

在辽宁一个省,被日本人扔进万人坑的民工,就有大连、营口、辽阳、丹东、本溪、抚顺、阜新、铁岭、朝阳一共50万人。

由于日本是一个高风险岛国,日本人一直想在大陆扎根,因此将当时的东北,建成为东亚最先进、规模最大、产品质量最高的集群地区。

日本战败后,苏联将日本许多能拆的都拆回国了,所以194811月辽宁解放前夕,全省工业设备总产能,只有日伪时期的20%

不过抗美援朝一打,新中国以铁血立国,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项目,辽宁拿到了24个、黑龙江22个、吉林11个,苏联人算是还回来了。

东北三省拿到的项目全国最多,还是因为原本底子好、矿产多,电力、交通也支撑得起搞大工业,再说当时东北三省离苏联近,跟苏联又处于亲密期,没有安全上的顾虑,就全国重点投东北三省,辽宁工业最强,有鞍钢、沈飞、大连造船等,又被称为辽老大。

1952年开始,辽宁占据国内头部位置,当年辽宁有工人95万人,占全国工人的17.8%,工业产值达到全国的12.7%,电力占15.4%、煤炭占16%、生铁占60%、钢占70%、水泥占40%,辽宁人就此过上了近四十年好日子。

1964年,考虑到当时中国同时和美苏关系紧张,随时有可能发生战争,摧毁中国好不容易得到的工业基础,离苏联近的东北三省和被美国海空军威胁到的中国沿海,14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集中了约60%的民用机械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这些城市的水库紧急泄水能力又小,被破坏后会酿成巨大灾害,只能向内地搬迁部分工业以对冲风险,这便是著名的三线建设。

所以我在《四座城市的宿命》里,开篇第一句话写我家乡:

1965年,湖南省邵阳市迎来了改变命运的一年。

而在《万里江山图》写过的陕西、四川、湖北等等各省,也不断地提到三线建设。

几篇文章的历史脉络在这里发生了连接。

1964197915年时间,东北向外共迁移企事业单位200多个,援建项目300多个,输送人才100多万。

图片

作为全国的带头大哥,辽宁省在这15年里,共向外迁出100多个军工企业、3000多台生产设备、十几万职工和几十万家属。

另调出6千万吨生铁、8千万吨钢材、5千万吨水泥等物资,还包括占全省产量90%以上的冶金和矿山设备、起重设备、发电设备、金属切削机床、变压器、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等。

沈阳轮船厂、油漆厂、油脂化学厂、低压开关厂、滑翔机制造厂,大连化工厂、机车车辆厂、锦西化机厂等等都转移到昆明、都匀、兰州等地,鞍钢、本钢、大钢、抚顺铝厂等包建了攀枝花钢铁基地、贵州水城钢铁厂,援建了武钢、包钢、酒钢等。

东北三省和上海市,是当时三线外迁的重点,其实我们邵阳部分工厂就是上海迁来的,而华中、西南、西北地区则收到了大量工业资助,深深决定了今天我们陕西、四川、湖北、湖南等省的工业格局。

许多省份为什么到今天只能发展某种产业,不能涉及其它产业,很多事情推根溯源,跟当年三线建设时接收的工厂类型有较大关系。

不过就算迁走了这么多企业,辽宁和上海依旧是全国工业最强,这套国企玩法直到1980年代,才终于玩不下去了。

一是中国没有生存危机,跟美苏都和解了,那大量军工企业就得停产,养不活了,大家拎着扳手下岗吧;二是我们从苏联学来的东西,这么多年下来,整体太落后,没有市场竞争力,得重新找个高手开始学,就对欧美日韩打开国门自由竞争;三是这套模式成本越积越高,要养的人和福利越来越多,属实带不动了。

最后整个国家的工业体系打碎重来,东北以及三线国企大下岗,珠三角和长三角崛起,我这种湖南青年毕业后找不着工作,千里迢迢提个桶跑去广东做廉价劳动力,每天在四十多度的车间工作14个小时,重新将工业又推了起来。

东北三省能倒闭的基本倒闭,只有关乎国家生死的重点企业被政策性保护下来,东北人跟我湖南人一样找不着工作,就流散到全国各地,因为在冷地方呆太久,又主要流向了南方沿海,东北的工资就涨不上去,房价也上不去,人口大量流失,这就是2000年到现在的东北衰败期。

辽宁的工业史,就是这样从张作霖的一战红利、日本的殖民、中苏蜜月合作、大三线迁移、改开后衰败一步一步走过来了。


本站网址随时可能更换,请关注公众号,以防失联!



已有112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特别行动!
下一篇:浅聊阿里的“大裁员”!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站点声明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