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如果说2022年至今,哪种常规武器装备名气最大,想必“海马斯”火箭炮算是其中之一。隔三差五的“爆炸性战果”、西方媒体的大肆渲染,加之“海马斯”这三个字又朗朗上口,让一些即便不怎么关注军事的人也能脱口而出。
“海马斯”究竟“何德何能”,引发如此关注?
在战场上遭遇“海马斯”这类“超级时敏目标”,又该如何应对呢?
2021年6月9日,美军在非洲狮军演期间展示“海玛斯”火箭炮。
文| 张学峰 瞭望智库特约军事观察员
编辑| 蒲海燕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M142“海马斯”是“高机动火箭炮系统”英文缩写HIMARS的音译名。它不算是一种全新的火炮系统,因为“炮”本身早已有之,也就是M270多管火箭炮系统。M142算是“老树开新花”。
M270多管火箭炮系统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1983年正式装备美国陆军,一直到2003年才停产。它采用集装箱式发射装置,携带两个发射箱,共计装12枚227毫米火箭弹或两枚“陆军战术导弹系统”的弹道导弹(以下简称陆军战术导弹)。M270使用的是履带式底盘,装满12枚火箭弹的战斗全重约25吨。
2018年12月5日,以色列M270多管火箭系统出现在靠近黎巴嫩边境的以色列北部伊夫塔赫基布兹附近。
但是,美国陆军很快意识到M270太重,难以快速部署,为此开始研究HIMARS概念。1991年的海湾战争进一步激励了“轻型”多管火箭炮系统的开发。当时,由于M270的空运成本太高,发射装置没有随着第一波美军抵达中东。
最早的HIMARS概念演示车于1991年4月在白沙导弹靶场进行了测试。1996年,美国陆军授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一份价值2320万美元的合同,用于建造4辆原型车。这些原型车于1998年4月交付给陆军。1999年12月,美国陆军授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一份价值6500万美元的工程和发展合同。根据这份合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2001年底交付了6辆HIMARS用于陆军评估。2003年4月,陆军授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一份价值9600万美元的合同,开始低速初始生产。与此同时,海军陆战队订购了两套系统用于评估目的。
“海马斯”的设计思想是在系统复杂性上做减法,使用载重5吨级的轮式底盘,代替了原来的履带式底盘,极大增强了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而且轮式底盘也比履带式底盘更为便宜。同时,搭载的发射箱也由两个减少为一个,可发射6枚火箭弹或者单枚导弹。此外,火炮的信息化、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
由于采用轮式底盘,载弹量减少一半,“海马斯”的战斗全重降低到16.25吨。可由美国和北约大量装备的C-130运输机进行空运,大幅提升其战略机动能力。“高机动”的另外一点体现在战术机动性上。轮式底盘在越野条件下的机动虽然不如履带式底盘,但是它的公路机动性远远超过履带式底盘。其公路最大行驶速度约9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达到了480公里。这种沿公路大范围高速机动的能力,赋予其灵活的战术运用方式。
“海马斯”不仅发射普通火箭弹,还能发射制导火箭弹、“地面发射小直径炸弹”、陆军战术导弹以及精确打击导弹。最大射程涵盖数十公里到500公里。美国陆军甚至还打算用它发射防空导弹。它正在演化为一种多用途发射装置,而不是一门简单的火箭炮。
2022年9月26日,拉脱维亚,美国“海玛斯”火箭炮在军事演习期间展出。
当然,这并不是“海马斯”的独门绝学,其实是各国火箭炮系统的共同发展潮流。有的国家还用火箭炮发射无人机,火箭炮能发射的弹药种类更为丰富。可以说,现代火箭炮越来越不像火箭炮了。
“海马斯”使用的最基本弹药是M26系列无制导火箭弹,不同亚型使用不同的子母弹战斗部,最大射程可达45公里。但是它最出名、取得战果最明显的当属M30、M31系列制导火箭弹。制导火箭弹采用卫星制导加惯性制导的联合制导方式,精度可达米级。M30/M31系列制导火箭弹的早期生产型最大射程“超过70公里”。实际上,2009年的试射中,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将其最大射程提高到了92公里。这个射程超过了苏联时期基本型的“圆点”弹道导弹。
“海马斯”还能携带、发射6枚“地面发射小直径炸弹”。GBU-39小直径炸弹属于小号卫星制导炸弹,重约120公斤,原本由飞机投放。它拥有一个可以弹开的大展弦比弹翼,在中高空投放,可以滑翔70公里,命中精度能够达到1米左右。在小直径炸弹的基础上,波音公司和萨伯公司联合研制了一款“地面发射小直径炸弹”,就是将小直径炸弹和“海马斯”火箭炮发射的M26火箭弹的227毫米直径火箭发动机结合起来,可以在“海马斯”或者M270多管火箭炮发射,也能在专门的集装箱式发射装置中发射。
发射之后,发动机将小直径炸弹助推到高空,然后小直径炸弹分离、弹开弹翼进行滑翔。由于小直径炸弹有非常大的弹翼,可滑翔一定距离,所以射程猛增到了150公里左右。比M31制导火箭弹射程超出约70%。它的战斗部重量100多公斤,比M30、M31制导火箭弹90公斤的战斗部重量还大。此外,它能够进行垂直俯冲打击,具备“钻地”能力,可打击对方加固目标,所以威力还是很大的。当然,它付出的代价是滑翔过程中速度不断降低,特别是后半程,相对较为容易被防空系统拦截。
“海马斯”能发射的另外一种典型弹药是陆军战术导弹,一辆发射车可携带一枚。其基本型射程180公里,最新型号射程达到300公里。不过由于技术相对复杂,价格较贵,使用量少。
“海马斯”能够发射的最新导弹是“精确打击导弹”(PrSM),一辆发射车可携带2枚,目前的型号最大射程499公里,进一步拓展了海马斯的打击范围。2022年PrSM处于低速初始生产阶段,全年向美国军方交付了110枚导弹。PrSM计划于2023年正式列装。
尽管“海马斯”发射的陆军战术导弹和“精确打击导弹”可谓高精尖,但是目前最受关注的反而是它发射技术上较为简单的M30、M31制导火箭弹以及地面发射小直径炸弹。
上述弹药完全具备了导弹的所有特征,和导弹唯一不同的就是名称。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使用了卫星+惯性制导方式,技术上较容易实现,且价格便宜,能够大量使用。某种武器一旦大量使用,就具备了改变战场格局的潜力。这些弹药足以威胁到战线浅近纵深的指挥中心、后勤基地等重要目标。
如果把“海马斯”看成一门火箭炮,那么传统反制手段,就是使用己方火炮和火箭炮,在反炮兵雷达的支持下,进行反炮兵作战。
反炮兵雷达,也就是炮位侦测雷达,可以通过探测空中的炮弹、火箭弹弹丸,根据其速度和飞行轨迹,反推出火炮发射阵地。这类雷达已经在各国陆军得到普遍装备,比如说美国的AN/TPQ-36、AN/TPQ-37,俄罗斯的“动物园”系列等。
这些雷达通常装备炮兵部队,除了推算对方雷达阵地,还能用来修正己方炮弹落点。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反炮兵雷达能够在对方炮弹落地前就计算出其火炮阵地以及炮弹的落点。在执行反炮兵作战时,反炮兵雷达迅速将对方火炮阵位坐标发送到己方的反炮兵火力单元,然后打击对方炮兵阵地。
但是,这种传统反制手段,对付“海马斯”这类目标,效果不佳。
“海马斯”火箭炮系统的机动性非常高,为了提高自身生存能力,在发射制导火箭弹的时候往往从后方经过长途机动,抵达阵地后,采用“停下就打、打了就跑”的战术,甚至为了机动,就在公路上发射火箭弹。这就给传统的反炮兵力量对其进行压制增添了很大困难。
“海马斯”总共有6枚火箭弹。通过观察“海马斯”火箭炮发射的视频判断,其发射间隔约为8秒钟。从发射第一枚火箭弹开始算,40秒钟就能发射完毕,从发射到撤离,一分半钟足矣。如果按照最大射程90公里算,飞行需要约90秒。也就是当第一枚火箭弹落地的时候,“海马斯”火箭炮就已经撤离了阵地。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时敏目标”(TST),甚至是“超级时敏目标”。
如果按照第一枚火箭弹发射后30秒被对方雷达探测到的理想状态计算,再加上反推火炮阵地,输入射击参数,再考虑压制炮弹空中飞行的时间,基本上等压制火炮炮弹击中火箭炮阵地的时候,“海马斯”也已经溜之大吉。目前大多数制导火箭弹发射车都能做到和“海马斯”类似的快打快撤能力,这无疑给传统反炮兵手段出了难题。而且,“海马斯”可以部署在浅近纵深,并不容易被发现。
常规的防护手段在防御制导火箭弹攻击时也存在短板。
比如说,对付GPS制导的小直径炸弹或者制导火箭弹,通常可以进行有效的GPS干扰。但M31这类制导火箭弹还拥有简单的惯性制导。惯性制导的误差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累积,而火箭弹的飞行速度又比较快,所以必须在大范围内干扰卫星导航信号,才能让其惯性制导系统累积的误差大到足以导致火箭弹无法命中目标的程度。
如果全天24小时大范围干扰卫星导航信号,同样会干扰己方对卫星信号的运用。若只是选择性干扰,那么对手可能会在侦测到没有干扰信号的时候发动打击。
防空火力拦截也存在一定问题。
理论上说,现有大多数防空系统,例如俄罗斯的“铠甲”系列防空系统、“山毛榉”系列防空系统、S-300系列防空系统,均能拦截“海马斯”火箭弹。
但是,制导火箭弹飞行时间短,拦截窗口小、信号特征低,对预警、拦截体系的反应速度要求甚至比反导还高。在拦截时,大型系统拦截起来效费比较低,小型系统又没有为拦截火箭弹的饱和攻击而优化,而且总体上现有的大部分防空导弹系统在可靠性、连续工作时间等指标上存在不足,难以对所有目标保持24小时全天候保护,如此“海马斯”便有机可乘。
其实,“海马斯”这类发射制导火箭的武器研制难度不高,中等国家都可以研制,装备十分普遍。未来战场上,还会有大量类似的“超级时敏目标”。如何防,又如何反,确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最理想的选择是在其发射导弹、火箭弹之前发现并将其击毁。
无人机是一个重要手段,例如察打一体无人机,长时间在对方上空进行猎歼作战。比如,使用装备有大型、带合成孔径雷达和红外光电侦察系统的无人机平台,可能会比较好地解决对“海马斯”探测、跟踪和摧毁的问题。合成孔径雷达可昼夜工作,几乎不受天气影响,可以穿透植被,而且搜索效率高。如果具有动目标显示功能,既能够对地面静止目标成像,还能发现机动过程中的车辆。
装备这种雷达的美国E-8战场监视飞机曾在海湾战争中有效地发现了伊拉克的地面车队,并及时指挥力量实施打击。目前,一些中大型无人机,也通常装备合成孔径雷达。飞机越大、雷达越大,探测的范围就越广,效率就越高。而光电系统可以进行更为精细的侦察。在无人机发现目标后,如果属于察打一体无人机,可以对其直接实施攻击,或者引导地面火力单元实施打击。
当然,实行这种猎歼战术,有一个前提,即完全获取或基本获取了战场制空权,而且要具有强大的态势感知能力。而这并不是每一支军队在所有战场上都能实现的。
如果无法掌握这种优势,而使用地面发射的武器,在反炮兵雷达或者预警卫星探测、推算到其发射位置后,怎么实现快速反应和压制呢?
高超声速导弹、弹道导弹是打击时敏目标的重要手段,但是对于“海马斯”这种超级时敏目标,也未必有效。因为其在作战区域停留时间很短,一两分钟内即离开。如果使用弹道导弹、高超声速导弹,从发射到命中也需要几分钟,此时目标也已经远离。
因此,反制“海马斯”这样的目标,既要比较快的反应速度和飞行速度,能很快抵达其发射阵地上空,又最好具备一定的游荡待机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搜寻目标。现有的具备游荡待机能力的远程巡飞弹,飞行速度慢,待飞到发射阵地,目标已经跑远,不容易搜索,因此也很难高效反制“海马斯”。
可以研制一种结合了速度优势,又具有长续航能力,在较大的区域内进行猎歼的武器系统。比如,为弹道导弹或者高超声速导弹,甚至是中远程火箭炮,专门研制一种类似现有巡飞弹的战斗部。每个导弹/火箭弹可以安装一个或者多个这样的巡飞弹,先高速飞抵目标区,到达目标区后,释放出巡飞弹战斗部,进行搜索、猎歼。甚至多架巡飞弹战斗部按照不同的方向协同进行搜索。
这种巡飞弹战斗部,既可以使用数据链,采用人在环中控制,也可以采取自主识别攻击方式。如果有当地地图,还可以根据道路网的情况,优化搜索路线。这种设想会面临一些技术难题,但是现有的技术手段应该能够解决。实际上,美国的精确打击导弹的后续改进计划中,就包含了类似概念。
想要高效、经济地防御制导火箭弹的攻击,确实需要更为专业、更有针对性的装备。例如,在干扰系统方面,建立与预警系统联网的广域卫星导航信号干扰系统,可以在接到预警后进行大范围干扰。也可以通过较大型的反炮兵雷达和小型自导引低成本拦截弹配合,发展类似以色列“铁穹”系统的专业“反迫击炮、火炮和火箭炮系统”(C-RAM),并对拦截远程制导火箭弹进行优化,以更为高效、经济地应对制导火箭弹的打击,同时能够连续待机,提供对重要目标的长时间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