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辽宁:烈火金刚(上)


2023年05月25日 
2023年4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我坐在辽宁沈阳老四季饭店的一张小桌前,看着眼前的一碗抻面和一份鸡架。这里鸡汤面只要5元一碗,鸡肚面10元一碗,那份鸡架小份的只要7元,大份的只要8元,物价极便宜极便宜。店里来往的人极多,占了几十张桌子,没来得及收拾的桌面上,撒满了吃剩下的鸡骨头。作为一个南方人,我以前只听说过鸡架这个名字,但从来不知道具体长什么样,这还是第一次真正见识鸡架的样子。那碗面的汤底,是用鸡架烀出来的鸡汤,味道尚可,烀熟的鸡架就是完整的鸡躯干骨头带着肉,要用手撕开吃,鸡肉煨软,骨头比较脆,比纯吃鸡肉要有嚼劲。我咯吱咯吱吃了两口鸡架,又喝了两口汤面,跟对面坐着的沈阳向导说:你也吃呀。向导一脸漠然地看着我说,我们沈阳人吃了一辈子鸡架,真吃腻了。然后他很认真地问我:好吃吗?我说这当然不是一流美食,但放在这种价格里头,这么多肉这种口感,算是比较不错的了。我又指了指店门口的价格牌:“你看都是几块钱到十几块钱的东西,面类最贵的鸳鸯炒面才14块,小菜里最贵的鸡肚丝才12块,做成这样很不容易了。”向导悠悠地抽了口烟说,你知道鸡架的来历吧?我说我不知道。然后我暂停说话,等待着他展开话题。“这是1990年代,下岗工人的食物。”向导重新点燃了一根烟,烟雾缭绕着他的前方,使他看起来像历史一样若隐若现。鸡架源于清初,本就是一个厨子,为了救助街头流浪小孩,将鸡身上的鸡腿、鸡翅、鸡爪、鸡胗等剃尽后剩下的骨肉,煮熟后分给孩子们吃。鸡架的起点,就是拿来救济穷人的。沈阳工人们过好日子的时候,也瞧不上鸡架,1950-1980年代,沈阳总GDP常年位居全国第五六位左右,辽宁省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常年只低于上海,1980年时,沈阳还是全国第一的省会城市,富裕程度远超广州,1990年还能撑到全国第七,工人们至少过了四十年好日子。沈阳的铁西工人村,曾经是全市最豪华的住宅小区,绿化面积达到了50%以上,1953年分房时,只有经过严格筛选的厂长、工程师、老军人才有资格入住。沈阳老工人尹忠福回忆说,他23岁时住进铁西工人村,是因为他父亲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而他哥是八级工,一家七口,才第一批住进工人村50栋二楼的一个套间,1953年工人村里就有电灯电话、煤气暖气、粮站、邮局、大合社、公园,到1957年,还有了摩电车,五分钟一张票,当时的工人村……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187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雄安,到了该举大旗的时候!
下一篇:等待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是长期的奋斗和斗争!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