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36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给唐太宗李世民提了一个建议:“宣饶二州银大发采之,岁可得数百万缗。”缗是串钱用的绳子,一缗能串一千钱,所以缗也就成了货币单位,一缗等于一千钱,数百万缗就是数十亿钱。在百废待兴的贞观年间,不管怎么算,这都是一笔庞大的财政收入。但李世民拒绝了权万纪的建议:“朕贵为天子,所乏者非财也,但恨无嘉言可以利民耳。与其多得数百万缗,何如得一贤才?”李世民说,他贵为皇帝,要的不是钱而是人才,随后李世民以“专言税银之利”,罢黜了权万纪,让他回家闭门思过。这件事有好几种解读角度。可以说是李世民求贤若渴,可以说是儒家的道德观削弱了国家财政,甚至可以说是权万纪不懂为官之道,但这篇文章想说的是另一个角度——“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来,古代王朝不讲经济,唐太宗李世民都不能免俗。”秦汉隋唐是中国历史的上升期,国力强盛四夷宾服,宋元明清是中国历史的衰落期,除了短暂的雄起以外,总是国力不济社会疲沓。中国历史的两个千年截然不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古代王朝不讲经济”起码是原因之一,也是汉唐强盛明清衰败的历史规律之一。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中国就是中央集权制国家。不论是秦汉的三公九卿、郡县制、军功授田也好,隋唐的三省六部、州县制、计口授田也罢,社会经济往往是由政府主导的,也可以说是政府官员主导的。而秦汉隋唐时期的生产力不发达,市场经济也不繁荣,那么在政府主导社会经济的背景下,经济很容易实现大一统,利出于一。这样一来……
赞
赞
已有166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