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一所名为“庐江中学堂”的学校被建立起来。创建者卢国华的人生应该说充满了传奇色彩,卢国华(1866~1927),字实君,号筱襄(又筱湘)庐江县城关(今庐城镇)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举人。卢国华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八股文人”,早年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先入孙家虃(户部尚书、清光绪帝师)、李鸿章府中任家庭教师。后敕授文林郎,派任湖北枝江知县。旋即调任湖北通城知县,因其秉性刚直,痛恶官场腐败,毅然辞官、拒任回乡。择御史厅老宅开办“师塾”,教授本族蒙童。同时兴办鼎泰矾厂,经营实业,以资养学。1903年建立庐江中学堂后,卢国华出任堂长,亲自撰写校训“集体陶熔,砥砺切磋,以求进益。”并邀请时安徽省著名书法家徐道周题写“庐江中学堂”校名。其学校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伦常大义为纲,以历史鉴及中外政治、哲学史等科目。”为了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卢国华先后变卖祖宅和田产,同时游说地方乡绅,募集资金,修缮校舍,购置图书、仪器,并重新修缮学校门前的文昌路。1927年,国民党三十三军过境庐江,竟然不顾学校反对,将军队驻扎在学校。卢国华去找时任庐江县长,希望地方政府出面与“国军”商谈,结果得罪了国民党军,卢国华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被逮捕并秘密枪杀,造成了当时庐江乃至安徽最大的冤案。数年后,在亲朋好友的多方奔走后,此案被平反昭雪。蔡元培发来唁电……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178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