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就在昨天,美联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正式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4.50%到4.75%之间,这已经是美联储自去年3月开启本轮加息周期以来连续第八次加息了,但其负责人鲍威尔在发布会上强调,缓解通胀目标还远未达到,未来仍然会持续加息。
美国每一次加息都会引发人们对美元收割世界的讨论,但美元究竟是如何收割世界的,说得不是很细,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俗话说追本需溯源,想要理解美元是如何利用货币政策周期性收割世界经济红利,就必须要从它服务的源头国际贸易说起。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
国际贸易有两项东西最重要,一种是参与贸易的货物,另一种是服务贸易的媒介,即货币。在农耕时代,结算国际贸易的货币一般是是价值恒定的硬通货,比如说白银和黄金。
殖民大航海时代拉开全球一体化的帷幕后,英国依托自身强大的实力和海外市场,把英镑也扶持成仅次于黄金和白银的第三种国际贸易结算媒介,这也是世界上第一种以他国主权货币为贸易结算货币的媒介。
但英镑当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远没有后来的美元大,一是因为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全球化程度并不深,大国们以自身的势力范围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货币闭合圈,尤其是在大萧条之后,以英国的帝国特惠制为标志,各大国间的贸易壁垒森严高筑,英镑只在英联邦成员国间有龙头地位,英联邦外就不如黄金等金属硬通货管用了;二是在产业本身上,当时商品的零部件较少,龙头国家在本国及其殖民地就能完成供应链的构建,没有太大的动力开辟势力范围外的市场,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被锁死了;三是进入二十世纪后,大国们的实力愈发均衡,谁都没有形成绝对的压倒性优势。
所以,在英国构建的全球化1.0时代,相较于英镑而言,金属硬通货仍是国际贸易结算的主流媒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情况就完全变了,诸侯不再并起,而是美苏两强争霸,双方都有意愿和实力在各自的阵营内构建一套以本国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军事秩序;另一方面,新的产业革命爆发使商品零部件的数量爆发式增长,冗余苛杂的供应链需要越来越多的国家进来参与分工,国际贸易的规模一下就上去了。
关键在于:国际贸易的规模是以几个倍数增长的,而黄金等金属硬通货的数量却是以个位数增长的。比如五十年代的贸易增量是3000亿美元的级别,而同期新开采出来的黄金等金属硬通货价值不到1000亿美元,交易媒介和货物的比例失衡了,以金属硬通货为货币的国际贸易结算体系难以为继。
以美元为计价和结算的新国际贸易机制就是在这么一种情况下诞生的,它的出现彻底解决了交易媒介和交易货物增量严重失衡的问题,从而让国际贸易能够无节制地扩张下去。
这种无节制的扩张当然是有益的,它可以通过产业分配帮助更多的国家实现经济增长。来看一组数据,1960年至1990年是美苏冷战对峙期,全球化被泾渭分明地割裂成两大阵营,国际贸易的规模有所扩大,但局限性也大,因此这一时期的世界GDP只增长了21.39万亿美元。1991年,苏联解体,原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集体并入以美国为首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规模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扩张到世界每一处角落,那这期间的世界GDP增量是多少呢?72.34万亿美元。
同样是三十年时间,全球化3.0时代的经济增量足足是全球化2.0的三倍之多,说明了什么?
说明国际贸易是当代经济发展的绝对核心引擎。
这在资本论中也有解释,马克思说,分工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分工越是丰富和广泛,社会就越需要流通,而流通越是丰富和广泛,则社会生产力越发达。而国际贸易的本质就是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分工,然后让各国生产的零部件在组装成一件商品时产生更广泛的流通。
1960年~2020年世界GDP总量走势图
但任何事情都有利弊两个对立面,国际贸易在无节制扩张的同时,也使得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负责国际贸易结算的媒介,即美元紧密相关。美元作为叩开国际贸易的敲门砖,没有美元就无法从事国际贸易,经济必然一落千丈,反之亦然,此时美元霸权的剥削性就逐渐显现出来了。
各国想要通过国际贸易壮大经济,就必然要获取足够多的美元,那什么地方的美元足够多呢?
答案是美元的出生地美国!
而最容易获取美元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产品价格压到最低,打垮美国本土及其他的同行企业,从美国老百姓手中赚得美元。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我们付出的是工人用血汗做出来的商品,美国人付出的则是一堆只有价值符号的纸,双方付出的成本极不对等,所以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种剥削。
这的确是一种剥削,但却是最低级的剥削,而最具屠杀性质的剥削是美元在国际市场中不亚于交易媒介的次级作用:汇率标尺!
所谓的汇率标尺是指各国为了稳定本国货币的购买力,其货币在市场上必须紧盯美元的汇率,美元降息,汇率下行,其他央行也得降息下调汇率。如果美元贬值你的汇率不动或者反而上调,你的主权货币兑美元的价值就要上升,这意味着你的客户需要动用更多的美元储备来购买你的产品。反之,若美元加息汇率上行而你的汇率不动,本国货币兑美元价值下跌,你的企业在国际上买原材料时采购成本就会上升。
价格因素向来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手越多的行业,价格因素在核心竞争力中的占比越大,往往价格每贵一块钱就有好几个百分点的市场损失。
正因如此,紧盯美元汇率,已经成为各国央行的基本操作。
重点来了!
当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时,银行的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便会双双下调,借钱的成本低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找银行借钱;存钱的利息少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把钱从银行提出来做生意,这时在市场上流通的美元就多了起来。
市场上流通的美元增多会产生两个后果:首先,拥有强大吸金能力的华尔街国际资本会拿着这些钱到世界各地投资;紧接着,紧盯美元汇率的国家为确保美元贬值不会打击本国货币购买力,必然也会跟着降息。
这些从银行释放出来的现金流最先会以投资的方式进入各行各业,企业们有了钱通常会有三种用法:一是增加研发开支,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强,能赚更多的钱;二是扩张产能,雇佣更多的工人;三是增加劳务开支,工人工资上涨。不管是以上哪一种,其结果必然是社会消费力普遍增强,经济一片繁荣昌盛!
当美联储转入加息周期后,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上调,借钱的成本高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找银行还贷;存钱的利息高了,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把钱存入银行吃高额利息,这时在市场上流通的美元就少了起来。毫无疑问,这将大幅增加其他国家获取美元的成本和难度。
对于那些具有优势产业的国家来说,他们还可以靠做生意获取美元,但像斯里兰卡这些无资源、无产业、无科技的三无小国就惨了。由于他们做不到现代化的自给自足,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商品全靠国际采购,所以,当他们没有足够的美元从事国际贸易时,必将爆发大规模的社会危机!
那又该如何解决危机呢?
借钱!
但问题是,大部分国际金融机构,如IMF、世界银行等都是美国扶持的,你要想在他们那里借到美元,就必须满足有利于美国的先决条件。比如2008年赞比亚找IMF借钱时,被要求把矿产资源从国有产权剥离并交给私企竞标,最后赞比亚的矿产资源被一家美国公司垄断了。
除了用美元加息周期为债务陷阱制造契机,美国还有一种剥削世界的套路叫汇率剪刀差。
它的逻辑是这样的,美元加息,那些紧盯美元汇率的国家也会加息吧,贷款成本和存款利率双双上升了,市场上的本国货币流也将减少,随后各行各业的投资急剧下滑,产能萎缩,企业效益下降、倒闭,工人工资减少、裁员,社会消费力萎靡不振,经济危机爆发。
走到这一步,汇率就守不住了,因为有钱人会把资产兑换成美元避险,引发本币兑美元的浪潮,参与兑换的本币多了,价值必然雪崩,而后国际资本就能用最低的价格大规模收购它国的良性资产。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波兰遭遇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工业产出暴跌171%。当时,波兰的经济制度已经开始跟西方接轨了,但企业依旧是以国有企业为主。国企相对于私企有个特殊的性质:社会责任!即国有企业的头号目标是服务于国家和民生大计,不计本企得失。因此,很多国家的盈利水平非常低。
而在西方经济的秩序中,企业头号目标就是赚钱,没有赚钱能力或盈利水平不高的企业就是没有什么商业价值的劣质资产,不值钱。再加上美元汇率在危机中比波兰主权货币的实际购买力高出数十倍,这就导致了波兰不少实际能力很强的国有企业,在经济危机中,由于盈利水平更加低下,而被西方企业利用汇率剪刀差以超低价收购。据统计,1990年改革以来,波兰至少有5600家国企被本土寡头或西方企业私有化。
事实上,像波兰这种情况在东欧普遍存在,其中最出名的便是1991年德国大众集团对捷克百年车企斯柯达的收购。
以上就是美元利用货币政策周期性收割世界的具体逻辑和案例,但现在这套把戏华尔街玩得一天比一天吃力了。多国去美元化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近几年美国放的水太多了,而且又多是囤积在国内,美联储玩釜底抽薪,国际上还没啥反应,美国的那些科技巨头,像什么苹果啊、谷歌啊先搞起了裁员。
红楼梦有句话咋说的来着?
机关算尽大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