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进入中年。虽然大家已经把这个话题聊了四五年了,但正式官宣时,还是有点小激动的,有点当年川皇胜选的感觉。人口衰退的坏处,我觉得真是聊烂了:1、适龄劳动人口萎缩,单纯靠规模的生产收益下降;2、纯数量的消费市场下降;3、投资收益率下降,资产配置的保守化。对创新投资的减弱和食租经济的强化;4、储蓄率开始转低(赚钱越来越少花钱越来越多),金融稳定性降低;5、与人口指标挂钩的大量资产转入看空(尤其是土地),泡沫破裂压力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走高;6、社保开支明显走高,挤压部分产业的国家投资;7、空置资产(特别是无人使用的基建)的债务压力显露,留在账本上的“僵尸”资产增多;8、区域不平衡会快速深化,为了抢有限的增量,“东京模式”会不自觉地流行,小城衰败会普遍化;9、刚需压力下的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开支。衰老就是生理功能的丧失过程,大量基建要做适老化改造;10、社保、资产、福利等代际不平等造成的社会分化。随便就写了十个,打住吧(站在外贸和国际政治角度还能列一堆),不然就成了老龄化的负面清单了。总之,存量环境是这样的。人口是一个核心增量,只是“中国人能生”这个概念长期刻板入脑,由上到下都习惯了这个增量,不以为然。直到这个增量终于消失,不少人终于反应过来:这好像是坏事啊!虽然我的理想是上医治未病,但现实教育我们,往往得等脓疮烂了,有些人才会去看医生。我国人口减少(而且是以远超正常工业化生育率下降幅度的减少),象征着存量环境的正式到来。但我还是谨慎乐观。你们老觉得我悲观,但我真的谨慎乐观。那些前一秒入关后一秒药丸的才是真悲观。我的谨慎乐观是因为:成本再难转嫁,改革压力正式成型。我现在都记得几年前跑工业互联网,很多厂佬对我说的一句话:“人能做,就先不改了。”就算我国劳动力成本已经远高于越南柬埔寨孟加拉,但人听话,不交社保不闹,不发加班费不闹,所以劳动效率还是高。当然不闹啦,背着房贷房租嘛,“你不做有的是人做”,搞人就能搞出劳动效率,为什么要搞技术?……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176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