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桃源何处?


2023年01月15日  浏览(5449)人
0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早在1843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提出: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最初提法,市民社会是指经济生活,当时用到的“国家”和“市民社会”词语,虽然从哲学理论的角度看还容易产生歧义,但反而更容易让普通人理解想象。到了1932年,马克思的理论进一步成熟,与恩格斯合作发表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书中指出:“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然后,必须在国家生活的范围内描述市民社会的活动,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包括后来斯大林和毛泽东在内,都认为经济基础是“经济制度”、“生产关系”(毛泽东认为根本上是“所有制”),而并不包括生产力本身——虽然生产关系最终由生产力决定,但那是要站在历史时间尺度来看。而上层建筑,则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等设施的总和。包括政权、法制、军队、警察、司法、党派、团体的政治、法权、道德、哲学、艺术、宗教在内的一个庞大社会体系。当然,上层建筑也反作用于……




已有171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日本的这个动向,中国要小心了!
下一篇:俄乌战争,正式升级!
评论或留言 0

关注公众号获取新网址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