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9月,一篇题为《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的文章横空出世。赤脚医生的名头响彻中国。赤脚医生能产生,离不开我国特殊的国情,刚刚建国,我国一穷二白,不具备短时间内建设覆盖所有人的医疗体系的能力,换句话说,短时间内的目标很高,做不完,要怎么做,成了摆在我们医疗系统面前最紧迫的问题。怎么把健康带给人民群众,怎么让全国医疗薄弱的地方也能享受到医疗资源,各级领导干部在思考,卫生部门在思考,领袖们也在思考。主席,也在思考。卫生部门出的主意,是派城市的医生组成医疗队下乡为农民治病。主席说,可以试试。很多医疗专家纷纷响应,像著名的胸外科专家黄家驷、儿科专家周华康、妇科专家林巧稚都加入其中,深入农村送医。工作做出来了,医护人员苦哈哈的参与下乡,各级政府也找到了事情,找到了政绩,写汇报也有了材料,看起来局面好起来了,一片欣欣向荣。但是,汇总起来的数据并不理想,1965年上半年,全国城市组织了2800名医生下农村巡诊。全国300多个地市,组织了2800名医生,平均到每个地市,分到的医生不到10个。一个地市有多少人呢?又有多少人,能享受到这样的条件呢?……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189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