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11日的“二十条”到12月7日的“新十条”,防疫政策放开的速度和幅度远超预期。弯转得急,与当时的“民意反弹”关联很大。当时绝大多数人反感“集中隔离”,甚至在社交平台,能够刷到一些“对抗激烈”的视频。如今防疫政策放开后,还有人揪着“集中隔离”说是“恶法”,要纠错!可就在21日,一个城市召开记者会,再次推出“无症状和轻症集中隔离”,没有想象中的骂声一片,居然全民点赞!这次“集中隔离”,是条件更好?补贴更多?服务态度更周到?是什么导致民意的反转呢?在防疫政策放开之前,“强制方舱隔离”是当时民意非常反感的一个点。为什么?因为当时的方舱有以下特质:第一,阳性进入方舱是为了隔离传染源,减慢传播速度,所以带有强制性。第二,阳性数量激增,方舱环境简易,甚至有些“脏乱差”。第三,方舱只是隔离轻症和无症状,没有医疗设备,因此会有少数转运不及时案例。第四,建设和运营费用全部地方政府承担,地方政府举债,不堪重负。第五,老百姓不愿意入住方舱,咒骂政府“利益勾结”。因为这五个特性……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204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