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重庆山火扑救很让人感慨,在灾难面前,中国老百姓是很有股子英雄气的。中国人民作为一个伟大的整体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自己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员,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不免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触乃至冲突。谁也不能否认,在伟大之外,人民群众又是高度复杂的。相信很多人也都看过乌合之众,娱乐到死之类的作品。这类作品自有其立场,应当辩证分析,但也对群众的盲动和信息差下的无力做了不同角度的剖析。而一旦我们回归日常,一般人的生活又确实没有多少英雄侠气,更多是鸡毛蒜皮乃至斤斤计较。人民群众到底是什么样子,是英雄还是群氓,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就来谈谈。群众是立体复杂的,英雄和群氓很可能并存于一体,以至于要给群众贴标签是容易的。基于立场不同,谁都能找出一堆事例,好的坏的,用来给自己的观点做支撑。但要准确描述群众作为一个整体的属性,又是不容易的。要相对准确了解中国的人民群众,我认为不妨到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史中去看看。一部中国革命史也是一部群众动员的组织动员史,各种进步的,落后的,正面的,负面的,一切问题都呈现的相当明白。这次的重庆山火,无数志愿者拼命向前线送物资,让很多人想起了淮海战役的支前群众。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独一场以少打多,以弱胜强的大战,六十万对八十万,固然是将士用命,但没有强大的后勤组织是难以取得一场歼灭性辉煌胜利的。淮海的能胜,共军野战部队能每天吃上鸡蛋,每周起码能吃两次肉,国军没被包围前也就只能吃上二米饭配杂拌菜,还不管饱,谁胜谁败,一目了然。淮海的支前是格外让人震撼的,儿子炸死在前面,老爹擦干眼泪,埋了尸首,继续推起独轮车向前走。淮海的弹药粮秣,主要是依靠铁路公路运输,这是对的。但没有组织发动几十万老百姓抢修道路,抢运最后一公里,大军到哪里,支前队伍就到哪,后勤保障就到哪里,一样是……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454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