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欧洲人感受的寒意可能前所未有:为期3天的检修之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宣布,由于多处设备故障,“北溪-1”天然气管道不再按期恢复供气。8月31日,“北溪-1”天然气管道开始进行检修,再次停止供气。在俄气公司刚宣布停气的消息后,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了近一周,涨幅近40%。每当“北溪-1”天然气管道的流量减少,都是欧洲天然气价格出现跳涨的转折点:6月16日起,“北溪-1”供气量减至40%,15日,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24%;7月27日起,“北溪-1”供气量减至20%,25日、26日,欧洲天然气价格都上涨了至少10%。“北溪-1”的阀门开关挑动着欧洲的神经。更何况,这次停气更加迫近即将到来的冬季,一种危机开始在欧洲酝酿。寒冬将至,欧洲的危机不只是缺气这么简单。欧洲是否能够平稳过冬,欧盟的天然气储备率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数据显示,8月30日,欧盟天然气储备率已经达到80.4%,并且正在按照往年正常的储备速度推进。这意味着,欧盟已经提前、超额完成了当下这一阶段的储气目标。欧盟提出今年的储气目标,也是在俄乌冲突升级、欧洲天然气价格第一轮暴涨后。当时,欧盟的天然气储备率,只有40%不到,并且一度出现了减少的趋势。在评估了冬季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中断的风险后,欧盟通过协议要求,今年11月1日前,欧盟成员国的天然气储备率,至少要达到总容量的80%。过去半成天然气都从俄罗斯进口的德国,现在的储备率也已经达到了84%,天然气市场运营商欧洲贸易中心的执行董事最近还预计,德国不会出现全国性的天然气短缺,德国人在这个冬天不会挨冻。不过风险依旧存在——区域性的短缺不能被排除。放到欧盟层面更是这样。虽然看……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467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