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与一个朋友聊天,就聊到孩子教育问题,朋友就在那里感叹现在的孩子太不容易了。比如他就只有一个女儿,今年8岁,女孩的母亲在这个暑假报了很多培训班,画画、书法、跳舞、英语,最后还给报了一个奥数速成班,上了20天奥数课然后考试,结果女孩看到奥数卷子一脸茫然,不会做又怕妈妈责骂,最后就崩溃了,坐在考场嚎啕大哭。我就问他,为啥给孩子报这么多培训课?朋友感叹,没办法啊,现在竞争压力太大了,不给孩子培养一点技能,担心孩子无法在未来竞争中生存下来。然后他就问我,你给孩子报了多少培训课(我的孩子与他的女儿年龄差不多)?我回答,我比较佛系,主要看孩子意愿,孩子有兴趣就报一点,没兴趣就让他在家里玩。朋友就有点惊讶,你不担心孩子未来生存问题?我回答,我一点都不担心。你们对孩子的焦虑完全没有道理,我们的孩子未来面临的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朋友连忙问我原因,然后我就讲了几点。1、就业压力。首先是就业竞争压力不一样。我们以当下为例比较。全国14.1亿人,正在就业的人数大概是7.4亿,其中体制内大概8000万(国有企业4000万,政府公务员+事业编4000万),然后就是官方说法的“灵活就业人群”2个亿,其余就是有正儿八经工作的大概是4.6亿。这里注意一下,官方描述的“灵活就业”的参考标准就是能给自己买社保与医保的。在我看来,即使能给自己买社保与医保可能也有很多人其实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所以,现在是什么情况呢,整个中国能够提供直接稳定收入来源的工作岗位其实只有5.4亿个(2个亿灵活就业的人群我们暂且不考虑)。所以,为什么大家觉得就业市场这么卷呢?找工作这么难呢?就是工作岗位供给与就业需求之间有巨大的缺口。但是未来就完全不同。我们把未来设定为2040年(大致18年之后),保守估计届时中国GDP大致是现在2.5倍左右,也就是人均GDP在2.5万美元以上(这个比官方预测的目标要低一点)。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能提供多少工作岗位呢?理论上目前国家的算法是增加1%的GDP就能新增200万个工作岗位,如果GDP增加250%,理论上可以新增5亿的工作岗位,总体工作岗位就差不多可以增加一倍。但是实际上中国GDP要增加2倍半,那么……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562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