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占豪原创丨日本为何在“9·18”通过新安保法案?


2015年09月20日  浏览(6002)人
0

当地时间9月19日凌晨2时18分,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以执政党等的多数赞成表决通过了系列安保法案,这一被强烈抗议的法案由此尘埃落定。新安保法案获得通过,意味着日本已突破了现在的和平宪法,可以对外用兵了。韩国媒体对该事件评论是,日本已成为“可能发动战争的国家”。新安保法案通过,也终使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首的执政党——自民党,向所谓的“国家正常化”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事实上,在新安保法案获得通过后,日本的和平宪法已被架空,未来被修改也只是时间问题了。试想,美国在背后推动并支持,中国、韩国没办法遏制,日本国内越来越右翼化,这样的情况和平宪法岂能不被修改?


不过,然高很多中国人不爽的是,日本竟然在中国的国耻日——9月18日前后通过新安保法案。对于日本为何在9月18日——中国国耻日前后通过新安保法案,有人认为只是巧合,有人则认为背后有阴谋,事实到底怎样呢?


其实,就政治领域而言,可以有突发不可控的事件,却极难出现所谓的巧合事件。在政治领域,各种事件更多都是计划和策划出来的。日本最终在9月18日前后通过新安保法案,无论从哪个层面说,巧合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不会有真正理解政治的人会认为这是时间巧合。


日本安倍政府之所以选在9·18前后通过新安保法案,一定有其非常深的政治意图和象征意义。在占豪看来,安倍政府在9月18日前后推动议会批准新安保法案有三个目的:


一、9·18前后可挑衅中国民意。


可以准确地说,日本选在9月18日前后通过新安保法案就是为了挑衅中国民意,挑衅中国的反日情绪。可能有人会不明白,日本为什么非要在9·18通过新安保法案呢?故意挑起中国人民反日情绪对日本又有什么好处呢?


虽然有些人可能想不通,但事实上挑衅中国民间反日情绪的确对安倍政府有好处,这能起到减轻安倍政府和自民党政治压力的效果。道理很简单,中国反日情绪高涨,必会带动日本反华民意,那么新安保法案就容易获得更多支持,从而在降低安倍政府和自民党政治压力的情况下,更加容易获得通过。


二、习总访美前向美国主子纳新投名状。


中国元首即将正式访问美国,从之前舆论上可以看出,中美将会进行大量深化合作,并进行局部战略妥协。中美无论进行任何妥协,以现在安倍的视角,都是在损害日本的利益,所以习总访美预期必会引发日本对自己利益的担心。


如何牵制美国对中国进行更多属于日本战略利益的妥协?或者如何阻碍中国达成更多一致意见?日本只能是通过反华,来表现出日本的决心和在未来遏制中国时日本的作用。新安保法案在这个时候通过,恰恰就是美国未来所需要的,考虑到日本纳的这个“投名状”,美国就会在中日之间进行更加深入的考量,同时也会更加支持日本进一步走向“国家正常化”。说白了,就是日本越卖力反华,美国会越支持。在习总访美前通过新安保法案,会让美国决策时对日更有利。


当然,日本人是很会算计的,他一边向美国纳投名状,另一方面又好像表现的很“虔诚”的样子和中国“改善”关系,其实日本不过是为了争取中日博弈的更大空间,并以该更大的空间来向美国讨得更大的利益。日本对华这一思路,会继续持续。对此,中国务必要清楚。


三、掐准9·3中国阅兵后这个时间点,有利于降低新法案通过的压力。


9·3阅兵,日本连一个人出席都没有,哪怕号称将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最终也抱病没有出席阅兵式。而且,在9·3中国阅兵式前后,日本政府n多次无端指责中国,其目的就是制造国内外舆论,降低通过新安保法案的舆论阻力。在经过一轮舆论铺垫后,9月18日前后自然就是最佳时间点。


事实上,日本的一系列对中国的指责和舆论攻势,的确也起到了相应的效果。譬如,西方大国领导人不但没有出席9·3阅兵式,德国还对日本通过新安保法案表示支持。


上述三重因素,决定了安倍政府选择在9月18日前后来通过新安保法案,这虽然算不得什么阴谋,但却是赤裸裸的无节操政治投机。对安倍政府来说,这一时间点的选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象征意义。对此,中国人要心中明白,要知道日本的如意算盘,要对日本这个恶邻保持足够高的警惕!


至于中国自己,我们要自立自强,我们要不断努力进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关键时刻,日本正狐假虎威地试图打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试图成为中国崛起的拦路虎,中国要做好准备,随时预备着踏过小日本这个小拦路“狐”,直面背后的大拦路“虎”!

本站网址随时可能更换,请关注公众号,以防失联!



已有786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占豪微看台丨俄军10万人大演习,普京这是要干嘛?
下一篇:占豪原创丨日本对中国有这样的如意算盘!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站点声明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