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随着上海疫情的意外爆炸,事实上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即二季度的经济增长为0.4%,随后不论是在金融层面的“泄洪式放水”,还是在财政政策乃至大政方针上以史无前例的“五级政府电视电话会议”,都是应对疫情“黑天鹅”的应对性举措(即国务院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国-省-市-县四级会场,乡镇在县级参会,全部国务院领导班子成员均列席参会)。而时间又过去了几个月,潮水退去,目前来看,五六月经济金融数据企稳回升,但随之七月社融大幅度下降,这些波折,让今年在经济领域的舆论极为混乱。笔者就自己所了解的情况、所学过和感悟的经济学金融学知识、所脑补的国家战略谈谈自己的看法。当然,首先要说个前提,在知识越来越复杂化乃至社交媒体上变得碎片化的当下,随着俄乌冲突、防疫政策等话题脱离事实而变成立场筛选的背景下,探讨事实已经变得愈发困难。而笔者本人也具有立场,许多看法是基于立场的选择而产生的,是为引。引文部分笔者已经谈到了,今年由于基本立场取向,导致对经济形势的研判都是存在极大的差异的,那么进行分析前,首先应该先厘清事实,即今年的经济形势究竟如何。笔者从两个维度出发,即数据和机制的宏观视角,和微观的就业视角。上篇中,笔者已经谈到过,其实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研判到了今年将会面临的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需求收缩,本身是经济周期循环的客观存在,即房地产周期的衰退,而且叠加了房地产行业逻辑的根本性变革,导致房地产乘数效应几近消亡。这背后有三大原因……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578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