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Omicron为中国带来的挑战——若干因素与悖论分析!


2022年04月29日 
今天聊聊疫情防控的事情。本文写在2022年4月下旬北京疫情的初期。希望这波输入疫情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首先,再不厌其烦地提一下我国目前的防疫政策——“动态清零”。对此政策,很多人简单理解为“清零”——但对其核心要旨理解得并不准确和全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在2022年3月17日召开会议讨论疫情防控工作。总书记指出:“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里明确指出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能是对立的关系,要减少疫情防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我们不断分析过一个简单的道理,即大规模、长时间的隔离防控(所谓“封城”),搞一、两次可能还可以,搞多了,一定会对经济社会及人的心理产生巨大负面影响,没有一个国家/地区/社会能受得了。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大多最终选择“躺平”(早在Omicron出现之前就已躺平),并非政府不愿防控COVID-19,也不是看不见COVID-19会造成医疗资源挤兑、病死及一些更加长期的经济社会及公共健康负面效应,但如果手头的工具只有依赖单纯大规模的社交隔离及封控手段进行“硬清”的话,经济社会成本太高,肯定不可持续。疫情以来,中国内地之所以没有“躺平”,还可以坚持“动态清零”,就是因为中国掌握了许多独特的核心能力——数字化的公共治理,360度网格化立体化的管理体系,全面的社会组织及动员能力,集体主义、家长主义、敬老等传统社会价值的协同作用,等等。这些能力,使得中国能够以相对……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563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中美博弈,美国正在放出三条“恶狗”!
下一篇:如何保证改革措施符合人民的愿望!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