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何看待全国统一大市场?


2022年04月18日 
1985年,我国国内爆发了一场鲜为人知但极具代表性的贸易战。彼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民的收入不断提高,“万元户”越来越多,钱包鼓了,消费自然就升级了,表现在服装上,就是掀起了穿西装等毛料服饰的热潮,生产多少就能卖多少,根本不愁卖。看到市场供不应求,北至河北、东至上海、南至广西,全国各地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票,纷纷上马毛纺工业项目,1985年全国毛纺生产能力为165万锭,1986年就达到了198万锭,增速非常快。毛纺工业是需要原材料的,羊毛就是重要原材料之一,而我国羊毛的主要产区,是青海、新疆、内蒙古三个省份(下称“羊毛三省”)。各地纷纷把目光投向了“羊毛三省”,试图抢在其他人前面一步,控制原材料,保证自身毛纺工业的发展。但是,当时我国羊毛产量合计也就19万吨,大约只能满足需求量的一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从市场角度说,此时处于绝对的卖方市场,“羊毛三省”立刻就动起了歪脑筋,想来收购羊毛?可以,但是得加钱。“羊毛三省”先后出台了草原建设费的政策,对卖给其他省份的羊毛按照20%-40%的价格征收,此举直接导致羊毛价格上涨了超过五分之一。原材料上涨直接压缩了下游的利润空间,对毛纺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比如不少毛纺厂因原材料不足直接停工,空有生产线,却无法利用。而且借着卖方市场的地位,“羊毛三省”当时卖给东部毛纺厂的羊毛,还动不动就掺假,添加一些其他杂物,来增加重量,就算是掺假的,你想买还不一定能买到。比如,四川康定毛纺厂,这个厂在位置上比较靠近西北,按理说应该比较好弄到原材料,但实际上买不到,逼得厂长“御驾亲征”,跑到原产地好说歹说,不知道喝了多少酒,才艰难弄到了羊毛。那么,“羊毛三省”能如自己所愿,宰其他省份一刀吗?……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568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泽连斯基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
下一篇:“神舟十三”摘星回来,西方还是泛着一股酸劲!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