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涨价去库存5周年:中国房地产到底发生了什么?


2022年03月14日 
据央行官网消息,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44.15万亿,同比增9.2%。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2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就在上个月数据公布时,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跑出来说:要避免“哀莫大于心死”,其实已经打了“货币宽松”的明牌。这不禁让人联想到5年类似的事情,经济基本面逐季下行,商业地产交易量下滑,因此在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6年的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年过后,中国人买房负担达到了世界前列,互联网也将当年政策形象地称为“涨价去库存”。那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今年还会重演吗?要讲清楚“涨价去库存”的问题,我们先要回望一下过去。铺垫可能有一点点长,但非常重要,请读者朋友们给一点耐心。自从加入世贸以来,依靠广阔国际市场带来的外需,自90年代以来困难重重的中国经济终于被盘活了,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到了2008年,次贷危机严重冲击了世界经济,各国经济自顾不暇,出口大跌,中国必须拯救严重过剩的产能——比如,拉动内需。于是中央公布了总额四万亿人民币的刺激计划,俗称“四万亿”,可是这笔钱的大头靠的是地方政府从银行借贷,而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纷纷以极度乐观的情绪扩大投资。仅2009年上半年,半年时间就新增了7.3万亿的投资计划,轻松超过整个刺激计划原定目标。直到2011年退出时,所谓的“四万亿”往信贷系统中投放的投资规模,可能接近20万亿。刺激力度远高于计划,好处是经济增长立刻V字反弹,马上回到了10%,基础建设短板也大大补齐了。典型的例子是横空出世的高铁,刷新了我们的旅行体验。由于中央政府在“四万亿”中没咋出钱,绝大多数资金都让……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568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一个人注定越来越好的3个标志!
下一篇:单日破3000例,“躺平”和“清零”该怎么选?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