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我的感觉就四个字:大国自信。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给人的感觉是震撼,一切都显得那么气派,那么厚重,那么浓烈。我想,那个时候,恰恰是因为内心的不自信,使得我们急切地要向世界证明什么,展示什么,想通过一场开幕式让世界感受中华文明的灿烂,触碰中国文化的厚重。然而十余年后,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中国变得自信了,中国根本不需要证明什么,你信与不信,中国文化依旧灿烂,你信与不信,中华民族依旧伟大。一是各国代表团进场采用汉字笔划排序,而不是采用英文首个字母排序,体现了中国人对汉字全球化、汉字走向世界的自信,是汉字在世界文字话语权竞争中变得自信的表现。中国强大了,自信了,不再以外国语言作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排序方式。我想这仅仅只是汉字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未来将会有更多外国人学习中文,学习汉语,学习汉字,中国也一定会将英文这种带有语言殖民、语言霸权意味的文字从我们强制性义务教育课程中去除,而是让我们的青少年有更多时间学习中文、学习汉字、学习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中华文明将会更广泛地走向世界,影响世界,汉字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中重要且是主要的交流语言。二是不再以熊熊燃烧的大火炬作为奥运会开幕式的点火方式而采取微火炬方式。尽管张艺谋解释说微火炬表现的是低碳环保的理念,但我认为这充分彰显了中国的成熟、稳重与自信。以前各国包括2008年的中国北京夏季奥运会,想的都是如何让开幕式上的点火仪式更震撼更惊艳,而这次北京冬奥会的火炬点火却采用了微火的方式,甚至都没有点火动作,不再追求大,不再追求壮观,而是以微火,以轻轻放置方式,展现一个民族内心的强大,以微小的涟漪掀动大海的波澜,既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寓意,更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中国文化内涵,小就是大,微就是著,这是一种更深刻的文化自信。三是用广场舞来呈现中国普通人的精神世界。如何展现……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920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