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2022年,最有前景的8个城市!


2021年12月31日  浏览(9167)人
0
作者:凯风
来源:国民经略(ID:guominjinglve)
已获转载授权

中国城市,正在迎来新一轮大洗牌。
 
2022年,乃至整个十四五时期,谁是最有前景的城市?
 
01
上海
 
上海将成为我国首个GDP破4万亿的超大城市。
 
在中国的城市矩阵里,京沪虽是无冕之王,但也往往容易被低估。

就在前几年,“上海沦为环杭州城市”之类的说法还不绝于耳,但这几年的形势足以证明谁才是真正的明星之城。
 
上海有五大定位: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加上地缘争端不断,上海的经济中心定位将会愈发重要,中国经济第一城的地位只会更为稳固。


其一,上海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第一金融中心。

在我国,沪港都有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但随着局势变动,香港与上海将会错位竞争。

香港更多发挥内地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的功能,上海则会变成综合性的国际金融中心。

图片

 
其二,上海正在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的主战场。

在经济第一大市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光环之下,许多人往往忽略了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工业城市、第一外贸城市的身份。

图片

事实上,上海不仅是第一大工业城市,而且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核心领域竞争的主战场。

这三大领域,无一不关乎科技自立自强,无一不是未来世界竞争的主要产业。
 
其三,上海在长三角的龙头定位得到了空前巩固。

此前发布的长三角一体化规划明确提出,发挥上海龙头优势,苏浙皖各扬所长
 
随后浦东新区也获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新定位,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深圳的先行示范区。
 
所以,永远不要低估一线城市。
 
02
雄安新区
 
千年大计,不急于一时。
 
雄安新区成立已有近5年时间,其发展一直备受关注。过去几年,雄安新区处于大规模建设之中,显得相对“安静”。

图片

 
从2021年开始,雄安新区发展空前加速,一系列基建设施落成,京雄城际贯通,央企总部迁移拉开序幕。
 
仅2021年,就有中国星网、中国中化、华能集团将总部从北京迁往雄安,雄安新区央企总部超过了一众二线省会城市。
 
这还只是序幕。
 
北京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


北京将主动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推动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转移,支持部分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高等学校等向雄安新区有序转移。

 
而在前不久的国新办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从2021年起,部分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已启动分期分批向新区疏解。

图片

 
这意味着,未来迁往雄安的不只是央企总部,还有部分行政机构、大学、医院等。
 
可以说,未来雄安将会成为北京之外的另一个央企总部所在地,当大批央企总部及其职工、高校向雄安新区,雄安的发展也将走上快速道。
 
03海南
 
海南是省级的经济特区,也是冉冉升起的自贸港。
 
如果说1988年从广东剥离建省、成立经济特区是海南的第一次飞跃;

2010年获批国际旅游岛是第二次飞跃;

那么获批自贸港则是海南第三次飞跃,也是最大的一次飞跃。

图片

 
海南自贸港,是升级版的自贸区,最大的特色在于零关税,低税率,封关运作
 
海南自贸港,将全岛封关运作,以零关税为抓手,打造类似香港的特殊关税区,同时岛内消费免税、离岛免税,设立国际通信出入口局,支持建设国际能源、航运、产权、股权等交易场所……
 
无论国际航运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能不能迅速落地,至少海南在免税购物天堂和零关税上,获得与香港对标的可能。
 

根据时间表,海南争取2023年底前具备封关硬件条件、2024年底前完成封关各项准备、2025年前适时启动全岛封关运作

 
自贸港政策对海南的利好有多大?

图片

2021年,海南GDP增速超过10%,位居全国前列,成为全国最亮眼的黑马之一。
 
这一成绩,还是在主动遏制房地产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过去几年来,海南房地产投资依赖度从最高的40%以上,回落到20%左右。
 
换言之,自贸港带来的利好,不仅抵消了去房地产化的负面影响,而且还将海南经济推上新的高度。
 
04
广州
 
广州何时重返GDP第三城,备受关注。
 
前几年,广州经济遭遇了增长之困,GDP不仅被深圳赶超,甚至对重庆的领先优势缩小到仅仅几十亿元,一时之间,广州跌出一线城市的说法甚嚣尘上。

图片

经过几年调整,广州已经重回高增长轨道。
 
其一,广州支柱产业完成了蜕变,新增长动能持续释放。
 
过去,广州有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电子、汽车、石化。

如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正在崛起为新的支柱产业。
 
在信息技术方面,广州拿下了国字头的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在新能源方面,广州坐拥小鹏、广汽埃安等龙头企业,在生物医药方面,广州生物医药总产值早已超千亿。
 
其二,广州期货交易所的成立,结束了广州没有全国性交易所的历史,进一步巩固了金融中心的地位。
 
虽然我国此前已有4大期货交易所,但广期所有独特之处,即以碳排放权期货为主要品种,在“双碳时代”下了关键一棋。

图片


根据最新发布的《广州市金融发展“十四五”规划》,广州金融中心有着“三中心、一标杆、一高地”的定位:

打造风险管理中心、面向全球的财富管理中心和国际化金融资源配置中心;创建数字金融标杆城市;建设绿色金融创新发展高地。

 
广州虽然成不了沪港这样的超级金融中心,但在全国的金融版图中仍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其三,城市更新,短期会成为广州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之一。
 
所以,短期有城市更新的支撑,中长期有三大新兴产业的助力,广州的经济地位将会越来越稳固,未来重返第三城,并非没有可能。
 
05
武汉
 
明年,武汉面临两大悬念。
 
第一个是,武汉GDP能否反超杭州,重回经济第7大城?
 
第二个是,武汉常住人口能否反超郑州,重回中部人口第一大城?
 
2020年的疫情,让武汉经济遭遇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冲击,当年GDP同比下降4.7%,被杭州反超。

图片

同时,由于疫情影响,武汉还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丢掉了中部第一人口大城之位,罕见被郑州超越。
 
2021年,武汉经济可谓绝地反弹,常住人口同步回流,经济重回增长主轨道。
 
此外,武汉还获得一系列政策利好:
 
其一,武汉成为中部崛起战略的中心城市之一。

《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武汉等都市圈建设,加快武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建设中国(武汉)光谷产业集群,选择武汉等有条件城市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其二,湖北十四五规划支持做大武汉都市圈。

湖北提出了“一主两副”的空间格局,其中明确提出,支持武汉做大做强。

根据规划,支持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提升全国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全面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图片

其三,双碳时代,上海、广州、武汉抢得先机。

上海揽获全国碳排放交易中心,武汉拿下了全国碳市场登记结算中心,而广州坐拥以碳排放期货为特色广州期货交易所。
 
……
 
如果说2021年属于复苏之年,那么2022年就是武汉的再次超越之年。
 
 
06
成都
 
成渝,一直都是政策的宠儿。
 
先是年初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成渝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为四极,成渝由此成为综合交通上的第四大区域。

图片

随后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进一步明确了成渝作为城市群第四极的地位。

图片

而前一年出台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则明确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如果再加上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内大循环等战略,成渝在国家战略中的分量只高不低。
 
成都和重庆的未来前景可期,而成都或将迸发出更大的增长能量。
 
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是因为成都背靠四川,拥有广阔的战略腹地.

四川8000多万人口是其基本盘所在,消费实力首屈一指,这是双循环时代成都拥有的独特优势。

图片

另一方面,成都的高新产业正在崛起。

早在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就已破万亿,位居中西部城市首位,初步建成涵盖元器件、模组、软件、系统整机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此外,成都已经晋级超大城市,人口吸引力位居中西部地区首位。
 
根据七普数据,2020年成都常住人口高达2093万,过去10年新增582万(已扣除代管的简阳市增量),人口增量仅次于深圳、广州,位居西部第一。

图片


这都是成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所在。
 
07
合肥
 
过去10年,GDP增长最快的5个城市:贵阳、合肥、福州、成都、昆明。
 
10年前,合肥在我国省会里排名位居中下游。10年后的今天,合肥已经成为新晋万亿GDP俱乐部成员、名副其实的网红城市。

图片

合肥的巨大跨越,一方面得益于区位优势的改善,合肥跻身长三角之列,且成为新的高铁枢纽。
 
在普铁时代,作为铁路要道的京广、京九、京沪、陇海,只是从安徽边缘掠过,省会合肥成了铁路的死胡同。
 
但在高铁时代,八纵八横,纵横交错,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覆盖整个中国。

图片
 
八纵里的京沪、京台、京九,八横里的沿江、陆桥通道,从安徽纵横交错而过,合肥得以成为晋级为“米”字型枢纽成员,城市能级和区位优势得到显著提升。
 
另一方面,合肥借助一系列产业布局,成为“新型显示产业之都”“新能源汽车之都”“中国IC之都”,获得了“最牛风投城市”的称号。
 
借助在这些布局,合肥的新能源汽车、显示面板、家用电器等产业蓬勃向上,蔚来、京东方、长鑫等都打上了鲜明的“合肥”印记。
 
虽然还面临南京都市圈对安徽地级市的辐射,走在正确道路上的合肥,未来的城市能级和经济体量还会得到明显提升。
 
08
东莞
 
新晋万亿GDP城市,仅次于武汉的第二“特大城市”。
 
10年前的东莞,给人的印象是复杂而暧昧的,既是世界制造工厂,但又不乏特色娱乐产业。
 
10年后的东莞,给人的印象是相当清晰而直观的,工业大城、外贸大城,一座吸引了华为落户的大湾区都市。
 
2021年以来,东莞又拿下了一系列利好。
 
其一,深圳都市圈范围揭晓,东莞作为核心成员而存在,深莞惠一体化迈上新高度。
 
近日出台的广东2035城镇化规划明确提出,在深圳都市圈,积极发挥深圳中心城市核心引擎功能,强化东莞的战略支撑作用,推动深莞惠一体化发展。

图片


这种一体化不是停留于口号,而是落到实际行动中。

且不说华为终端早在2017年就已迁入东莞松山湖,这几年每年都有数十家高新企业从深圳迁往东莞,以深圳为总部、东莞为制造基地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其二,东莞拥有“左右逢源”的优势。广深两大一线城市,通过东莞而连通,东莞成为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东接深圳。

根据规划,深圳10号线东延至东莞凤岗、深圳11号线北延至东莞长安、深圳22号线北延至东莞塘厦,东莞将与深圳通过轨道交通连成一体。

图片
 
西连广州。

且不说广深港高铁、广深动车、穗深城际都通过东莞而连通,未来广州22号线有望通过南沙连通东莞南沙,广州28号线有望通过东莞松山湖与深圳对接。
 
其三,东莞正在完成从“世界工厂”向高新产业的转型,一系列先进产业集群正在崛起。
 
根据工信部2021年的公布先进制造业集群优胜者名单,广东共有6个产业集群入围“国家队”,其中涉及东莞的有2个。

图片


一个是东莞市智能移动终端集群。

这背后,是东莞聚集了以华为、OPPO、VIVO为代表的手机制造业,全球每4部手机,就有1部为“东莞造”。
 
另一个是广深佛莞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珠三角是全国最大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所在地,这一产业涵盖了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精密仪器设备、激光与增材制造,属于高新产业中的高新产业。
 
所以,GDP破万亿,只是东莞城市能级提升的开始,未来东莞的发展值得期待。
 
当然,拥有前景的城市不计其数,我们无法一一讨论分析。
 
这8个省市,只是在国家战略或规划上抢得先机,同时把握住了城市群战略或产业升级的机遇,并不意味着其他城市就没有机会。
 
2022年,乃至十四五时期,谁会脱颖而出,谁能实现城市能级的巨大跨越,我们拭目以待。

-END-



本站网址随时可能更换,请关注公众号,以防失联!



已有766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自由的池子!
下一篇:东北老大哥,又支棱起来了!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站点声明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