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中国宣布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候有朋友问我,这种扶危济困的事,是不是全世界只有中国在干,我说怎么可能,世界上绝大部分社会问题的根源都是贫困问题,所以全世界都在寻求解决方案,只是我们的效率格外高,高到很可能超越了外国人理解能力的程度。“脱贫”不等于“致富”。中国还有6亿人平均月收入只有1000元,他们虽然已经超过了绝对贫困线,但还很不富裕,帮他们富起来还是这个国家很重要的任务。在领导人宣布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多月后,中央财经委会议给出了中国下一步的目标:共同富裕。反应最敏感的是互联网大厂,纷纷表态或宣布计划,其中风口浪尖的阿里也在9月2日宣布要在2025年之前投入1000亿,并且提出了非常具体的十项措施。有人很高兴,但也有一些疑问的声音,局长就收到了一些读者朋友的私信,主要问的就是互联网大厂这些计划是不是单纯出于求生欲,真的能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起到作用吗?这些问题本身的答案其实是比较确定的,但背后反映出来的东西很有意思,那就是大环境对所谓“资本”的怨念和不信任感已经非常强了,甚至有时候看一些评论,你会觉得这种情绪之强烈明显偏离了理性的轨道,越来越极端了。所以我突然很想讲一讲中美两种解决贫困问题的方式,因为只有弄清楚两种方式有什么不一样,厘清中国式共同富裕的路径,你才能知道到底应该怎么正确看待像阿里这样风口浪尖上的互联网大厂,中国过去的成就从哪来,未来又将要向哪去,包括很多之前……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60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