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出差,途经一段古城墙,闲来无事,便决定上去看看。买了票,兴致勃勃地上去后,才发生城墙上面的光景和我想象的,相差十万八千里。那一刻,我虽然觉得实在没什么继续观光的必要,但又觉得花钱买了门票,既来之则安之吧。可在继续观光的过程中,我不仅没有看风景的心情,而且还有着完成任务的局促,这让我感觉很不爽。那一刻,我哑然失笑,何必呢?就为了这几十块钱的门票,我一定要浪费时间去走完这段路吗?细想想,我不过是觉得,我已经付出了金钱和时间,如果现在停下来太浪费了。却忽视了,如果为了无意义的事继续消耗我的时间,才是更大的浪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沉没成本。知乎上有这样一个热门问题:“人为什么难以放弃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经济学里的一个词,是指已经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等。因为付出和获得不成正比而造成的“不甘心”,让人们深陷“沉没成本”的黑洞无法自拔。这也是影响我们做决定的一个因素,比如我在城墙上想要下来时,就会想到门票这个“沉没成本”。被“沉没成本”所禁锢的人,往往会逼迫自己“把事情做完”:看完不喜欢的电影;吃完不爱吃的食物;穿上不合体的衣服.....甚至在面对事业、感情、孩子的时候,也很难脱离“沉没成本”去思考。这样的坚持,看上去是获得,其实是一种损耗。只有跳出“沉没成本”的怪圈,才能在选择面前做出……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37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