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文章说过,大国的许多变革,都是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的。今年阿里被罚182亿,腾讯音乐要求“开放版权”,腾讯两大游戏直播平台被禁止“合并”,腾讯游戏,更是险些背上“精神鸦片”的帽子。同时,还有滴滴美国上市被调查,美团外卖员被要求解决“社保福利”。看起来是毫无关联的“无差别攻击”,可是互联网平台的“头部大佬”被锤了个遍。面对这一局面,我在周边人里听到两种较大的声音。一种认为:反垄断带有“打击寡头,劫富济贫”的天然正义,每一次资本被锤,都掌声雷动。另一种声音:则有“小甜甜变牛夫人”的无措感,当初“造神”的与如今打压的是“同一批人”,那谁是下一个大坑?未来的机遇又在哪里?其实今天大家感觉的“风起云涌,改天换地”,它的源头不过是去年11月10日的“一纸文件”而已。去年11月10日,国家发布《关于平台经济的反垄断指南》。因为正值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所以绝大多数人以为这是一个“阶段性文件”,就像往年这一时候市场监管总局会发布的“维护市场秩序”的文件通告一样。从接下来各大“互联网平台大佬”的反应来看,也认为这个文件“会抓典型”,但是不会“全面动真格的”!今年以来,所有的“平台龙头”都被无差别的锤了一遍,大家才终于发现,原来不是“杀鸡儆猴”,不是“典型立威”,而是搂草打兔子,一个跑不掉。在国家打击“互联网巨头”的过程中,我们也听到许多“破坏市场经济”的担忧声音。过去二十年,互联网大厂的快速崛起,一定程度上让国内互联网形成了护城河,使得中国互联网有别于其他传统产业,不再是“西方大厂的殖民地市场”。这些互联网大厂凭自己的本事打下的“市场占有率”,赚取的超额利润,凭什么打压他们?中国互联网的“反垄断”真的是……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57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