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权力不过是治国规则的具象表现,身有衣食住行所需,体有眼耳喉鼻所感,而权力的拥有者就可以决定百姓衣食住行优劣,决定万民见闻感思。这种决定,往往能左右一个王朝的兴衰。在中国古代,权力的拥有者被称为天子,既替天行道者。权力为天下一切负责,天下兴盛则权力兴盛,天下衰败则权力亦亡,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然而问题是,权力是可以转移的。天下的一切权力和规则最终都是由人去执行的,而执行这些权力的人随着其人脉、资源以及嫡系的不断壮大发展,最终将从权力的执行者变身为权力的实际拥有者。这个时候,天下大权实际就已经从代表百姓的天子手中,转移到了权力的执行者“官阀和财阀体系”当中。当权力转移到“官阀和财阀体系”手中时,就不会再有人为百姓和公平负责,官阀和财阀的所追求的只有更高更厚的利益。土地和资源以及财富不断向极少数人集中,而大多数人将失去土地居所财富以及所有的一切,最终形成赤地千里,饿殍满地的末世局面。要想破除这种局面,一个王朝就必须要及时采用自我革命的手段,让官僚阶级不形成官阀,让财主阶级不形成财阀。让国家政策资源和利益让渡给更多的普通人,让社会上升通道和财富分配以及司法更注重公平。然而,夺人钱财如辱其妻,改革的反对力量和阻力显然会非常激烈和庞大。因此王朝中期的自我革命需要的不仅仅是天子的坚定,也需要既得利益集团,既官僚集团参与和追随改革的坚定决心。官僚集团本身就是权力构成的重要一环,既然是“自我革命”,这个"自我"二字自然就包括官僚阶级,这一点尤为重要。历史上王朝中期两个自我革命典型案例就非常能够说明这一点,这两个案例一个是太岳张居正,一个是荆公王安石。熙宁二年,神宗任命王荆公为参知政事,跻身执政重臣。熙宁三年,王荆公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同年王荆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法,开始大规模的改革运动,如: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30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