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超过美国!”刚刚知天命的戴明一字一顿地向台下的企业家们说。1950年,如果一个日本人说出这样的话,大家会觉得这人精神不正常。战后的日本,经济崩溃,工业基础损毁殆尽,物资匮乏。灯泡一度化身硬通货,可以用来换粮食。就这样还痴人说梦“超越美国”?可戴明不是日本人,他是一名纯种的美国人。这位统计学博士,正在受盟军指挥部的委派,在日本做经济普查工作。在此之前,戴明在美国发现自己的老本行在企业和产品质量管理中并不像自己的老师休哈特博士所说的那么有用。于是他创立了一套体系来控制产品质量。为此,他还成立了一家咨询公司,在美国布道。战时的美国,说实话只管量,不太关心质,加上戴明人微言轻,一直默默无闻。直到他来到了大洋彼岸。在美国无人问津,可这是在日本,被美国从身体到精神彻底打败的日本。1950年6月24日,日本科学技术联盟(JUSE)主席石川馨邀请戴明为日本最有实力的21位企业家授课,传授质量管理的真经。而这21个人,控制了日本80%的资本。对于在往日荣光和现实窘境中痛苦挣扎的日本人来说,戴明的话就像疫情中唯一的疫苗。他们没有选择,必须注射。戴明的质量思维与以往通过检测再更正不同,他提倡前置部署,在设计生产过程中通过PDCA(策划、执行、检查和行动)来不断迭代,通过最高领导挂帅、全员参与,最终由顾客评判产品质量。这样精细化管理带来就是高质量的产品。日本人全盘接受了戴明的思想和方法,先后有数以百万计的日本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了他的培训,20000名质量工程师上岗,质量意识从此时才在……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72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