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是复杂的,需要考虑的维度极多,就连个人选择大学、专业、就业甚至结婚对象都需要考虑很多的事情,就更不要说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了。政策就是国家面临复杂的世界做出的决策,对于中国这样庞大的国家,难度可想而知。今天从正面谈一下中国的产业政策是如何权衡、决断的。我们还是从能源入手。如昨天《“科学”背后的政治布局》中提到的,有人提出碳中和应该通过煤制甲醇、氢能等实现。实际上,在未来能源发展上,有非常多的路线,每一条路线都关系到很庞大的利益群体。而国家可以投入的资源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不同的路线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去争取。比如说目前发电占比最高的火电站以及背后的煤炭等产业,涉及到的企业、投资以及就业都是极为庞大的,也有很多省、市经济高度依赖火电相关产业。又比如核电,虽然氢聚变还远未突破,但是相关的研发、建设、配套产业也同样庞大。类似的还有光伏、水电、风能、地热、生物能等等,每一个都关联产业、就业,每一个都想要为自己代表的产业发声,这都是为了几百万人、几千万人的公利,怎能不争?在中央已经定调“碳中和”目标的大格局下……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82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