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月,教育领域动作频繁。先是中小学要限制课外教育,教育部成立了校外教育培训司,这方面笔者在《教育产业化,该告别了》有对于公立学校扩大供给的详细的论述,不赘言。不出所料,就在笔者行文时,听闻一些大城市公立学校开启暑假托管班。对付那些校外辅导班,除了行政限制,只能用延长在校时间的办法,相信之后会推广。限制校外辅导和扩大公立教育供给,势在必得,但笔者在写上篇文章时,有意忽略当下一个重要的问题:优质的公立教育资源是谁在享用?这个议题在市民阶层中简化起来,就是当下著名的学区房问题。这个议题本身是某个阶层的议题,却成功把焦虑蔓延给了全社会。笔者犹记得,14年学区房被明确推上台面,15年以后的互联网舆论,大城市中产“鸡娃”的故事开始了,预备中产哭着买不起学区房的故事开始了——准确说开始表演了,什么学历不如学区房值钱的问题大热,从这个问题又派生出那个问题,一般都成为热议的焦点。好像全民从怀孕开始就要准备占领学区房,好像等自己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会被卷入北上的风暴中心,二线虽卷不过北上,但学区需提前一年落户进去,建设周期久所以幼儿园时就要入手……这些中产当然也不是傻子,抢占学区房,一来小孩上好的学校的问题得到解决,尤其在北上这种隐形优势多,相比周围省份高考,已经是“天堂模式”的地方,基本上从小学可以锚定重点大学;二来很多人见证了这几年的经济趋势,他们预设了房子具备其他投资品无可比拟的抗跌性,先高价买入再溢价卖给下一任接盘者,既上了学、又赚了差价,稳赚不赔,岂不美哉?如果从普通人的角度看,学区房显著的危害是,要让城市其他地区的房产价格与不断攀升的学区房参与比价,让普通人间接接锅。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就已经抓这方面了,发现金融属性化的房地产广告都要及时上报,其实……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66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