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用B-2隐形轰炸机投下五枚导弹,悍然轰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历史虽不会重演,却总喜欢押着相同的韵脚。与如今中欧投资协定、RCEP协议的情况颇为类似。22年前,中国与美国和欧盟的WTO谈判,完成了条款上面的谈判,最终能否通过,取决于国会(议会)的批准。可是,风险却在不断的增加。就像两天前,在拜登执政后的首轮G7外长峰会上,中俄都成为了高频词汇,会后长篇联合声明中对我国内政大放厥词。22年前,也是民主党执政,意识形态也是美国对外高举的旗帜。尤其是当时,美国主导对原社会主义阵营南斯拉夫的空袭,使得以七国集团(G7)为首的北约,与中俄出现了激烈的对立。克林顿就说过,“如果现在就签署,我担心大多数议员将会投票反对。”我们的朱总也表示,主要障碍已经清除了,“现在的问题不在于差距有多大,而在于目前的政治气氛”。对于“拖不得”的我们来说,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气氛都是非常微妙,甚至可以说是不利的......我们需要一个契机,去改变这个局面。而1999年5月8日,贝尔格莱德的一声炸响,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等烈士们的牺牲,不仅使得刚刚经历了大洪水、大下岗剧痛的中国民众紧密的团结了起来,也使得……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921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