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8月4日,参众两院通过了里根总统的《经济复苏和税收法案》,万尼斯基马不停蹄地赶往白宫,手里拿着一份五页纸的文件,文件上订了一张便条:“谨祝取得税法方面的光辉成就。”万尼斯基将文件交给里根团队核心成员安德森时说:“我知道,总统先生忙于减税和预算削减,但现在的问题不是这个。”安德森接过话说:“没错,接下来我们将集中火力在监管上。”“不不不。”万尼斯基打断了安德森的话,严肃地说:“现在的问题是货币”。此时,美国经济正在经历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时期,一场酝酿和谋划近十年的革命到了生死存亡之际……1974年底,星期一晚上六点,迈克1号餐厅:“滞胀的根源是什么?商业?资本主义?制度?”蒙代尔将杯里剩余的波旁威士忌一饮而尽,然后接着说:“都不是,根源在于政府。政府无节制印钞票就会通货膨胀。政府提高税率,就会伤害资本积累,造成失业。最后,失业是注定的。”“是的,收的税越多,到手得越少。”坐在边上的拉弗插了一句。万尼斯基起身给蒙代尔酒杯里加了威士忌和冰块,并问道:“教授(蒙代尔),你的办法是?”“谢谢!”“组合拳,稳定美元,削减税率。”蒙代尔脱口而出。“赤字怎么办?”沉默许久的贝利直截了当地问道,手里还拿着半杯马丁尼。“不用担心,阿拉伯的富人、日本人、联邦德国人,都会填补这些亏空……去迈阿密看看,”蒙代尔言语开始飘忽,逻辑愈加混乱。不过,大家已经习惯了,这是酒精在起作用。“教授,阿瑟,贝利,莱尔曼,来,一起。”万尼斯基负责每次在这个时候打圆场,然后现场觥筹交错、七嘴八舌,买醉在夜色之中……这是迈克1号餐厅的一次普通聚会。这间涂着黄铜和红褐色花彩的餐厅,位于纽约曼哈顿下区,此时正处于美国证券交易所的阴影笼罩下——股市大跌、高通胀、高失业。从1974年末到1976年初,这群“酒鬼”大致每月相聚一次,时间都选在星期一晚上六点。除了“七大常委”外,还有一群焦虑不安的华尔街人以及慕名而来的华盛顿人。他们“坐在绒革扶手椅上,靠着椅背喝上一杯,又或者走进排骨餐厅”,点上一份梦想,“仿佛未来数年的交易单都摆在眼前”(罗伯特·贝利原话)。迈克1号聚集的这群“不法分子”、“华尔街新星”、“极有前途的财经界年轻骄子”,试图向滞胀发起了堂吉诃德式的攻击。只是当时他们无法预料到,这群不靠谱的人最后居然会成功,否定定然会有人把迈克1号买下收藏起来。后来,人们将这群人及其“胡言乱语”起了一个名字,叫“供给学派”,而他们这次行动称之为“供给侧革命”。发起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66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