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魏巍揣着共产党员黄正甫的推荐信,自河南郑州出发,独自一人奔赴西安,准备报考抗日军政大学。当他找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的时候,却不知什么原因,被无情拒绝了。正好,旁边贴着115师军政干部学校的招生广告,魏巍思考半天,决定报考115师的学校,只要能参加革命就行。115师军政干部学校在临汾蒲县,魏巍收拾包袱离开西安,直奔蒲县。可等他去了蒲县才发现,部队已经转移到临汾赵城,魏巍再次启程,终于在临汾赵城找到部队,说明来意要考学校。入学题目是三道口试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什么?统一战线的意义是什么?你的志愿是什么?魏巍回答的非常好,事实上在那个年代,能把这三个问题说明白,已经是天资和觉悟都很高的人才了。进入军政干部学校后,魏巍第一次知道什么是部队、什么是军人、什么是战争、什么是革命。这些常人难以经历的阅历,对魏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启蒙。因为很多事情只有经历了,才能真正明白。1938年初,魏巍所在的学校被编入抗大,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初衷,进入抗大第三期政治队学习。走了数百公里求学,实在不容易啊。正是在延安求学期间,魏巍走上文艺的道路。他参加了用诗歌宣传革命的“战歌社”,经常写一些鼓舞人心的诗歌,贴在延安的大街小巷,在文艺战线上为革命出力。而长期深入一线……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907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