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6月,140个国家在瑞士签署《日内瓦协定书》,决定在战争中不使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把战争限制在常规武器的范围内。日本代表回国后,把刚签署的《日内瓦协定书》发表在杂志上,以示日本坚决不使用生化武器。谁知道军医石井四郎看到内容,立即做了反向思维,认为其他国家承诺不使用生化武器,那么日军就必须使用生化武器。他的理由很简单。日本缺少煤炭钢铁资源,大量制造常规武器非常困难,而且枪炮击伤的人,不久后就能重返战场。但是细菌制成的生化武器成本很低,却能在战场上大规模传播,给敌军造成巨大伤害,甚至是毁灭性打击。这个想法冒出来,石井四郎便写了一份报告,请求陆军高层让自己出国考察,看看欧美国家如何对待生化武器。1928年,石井四郎出国考察,回来已是2年后。那时的日本陆军,在“皇姑屯事变”中尝到甜头,大批陆军少壮派上位,对待生化武器的态度,也不像老派一样固执。于是,石井四郎到处鼓吹:“欧洲国家都在发展生化武器,如果日本再不迎头追赶,恐怕以后要吃大亏。”土肥原贤二、荒木贞夫、永田铁山等陆军大佬听到消息,都愿意支持石井四郎,很快,日本组建细菌部队的建议通过,石井四郎开始组建研究团队。他把研究分为攻击和防御两种类型,防御类研究可以在日本进行,但是攻击类研究必须做实验,才能知道效果如何,所以只能在日本以外进行。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日本关东军占领中国东北,并且在第二年成立伪满洲国,石井四郎决定去东北,用中国平民做实验材料。他在哈尔滨设立研究所,对外号称“加茂部队”,主要研究……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81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