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欧盟疫情拨款危机-----到底谁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2020年11月20日  浏览(8590)人
0
来源:李建秋的世界(ID:lijianqiudeshijie)

索罗斯在project-syndicate上发表了一篇声讨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的檄文,被project-syndicate放在首页的第一条,文章名字为《欧洲必须与匈牙利和波兰站在一起》



檄文阐述了匈牙利和波兰否决了欧盟的七年预算以及7500亿欧元的欧洲复苏基金。


索罗斯和欧尔班有一点私人恩怨,索罗斯是匈牙利裔美国人,匈牙利就是他的祖国,但是他的祖国似乎对他有点不待见,他创办的中欧大学被欧尔班关闭了,他旗下的“开放社会基金”也被欧尔班限制了,当然否决这个财政拨款的不止是匈牙利的欧尔班,也有波兰的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德国媒体也在谴责匈牙利和波兰。


从理论上说,波兰和匈牙利都可以从这个援助基金中受益,波兰和匈牙利为什么一定要否决这个援助基金呢?


因为援助基金有一个“附加条款”,这个附加条款是这样的


  • 尊重法律,以透明,民主和多元的方式制定法律

  • 确保法律的确定性。

  • 禁止行政管理的任意性。

  • 在基本权利上提供有效的司法保护,包括独立和公正的法院。

  • 三权分立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也是因为如此,德国和法国的媒体都在谴责波兰和匈牙利“削弱法治”,从这些条条款的表面上看,每一条都非常合理。


但是这里面确实存在一个陷阱,因为这个条款的解释权并不在各国手上,而是在欧盟手上,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说:


“您认为今天可能因为该条款是针对我们,匈牙利人,也许是斯洛文尼亚,也许是中欧其他国家,在几年,两三年内,它可能针对其他人。如果我们的合作伙伴不理解我们为什么不同意这些不平等待遇,坚持要求的话,那么我们最终会使用否决权。”


从外观看来这个条款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实际上去细细品尝,里面问题比较大,波兰是一个保守主义国家,对LGBT不太友善,欧盟可以利用这一点,逼迫波兰承认LGBT条款。


匈牙利也比较保守,对于欧洲难民不太友善,欧盟可以利用这一点,逼迫匈牙利接受难民。


因为整个条款太过于宽松,比如说什么叫“多元”?LGBT就是多元,什么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难民也是人,当然平等,当然有权利住在匈牙利和波兰。


禁止行政权的任意性,这就意味着波兰和匈牙利政府不能以行政手段干涉这些事情。


而欧盟又有法院,又可以通过法院的裁定来遏制波兰和匈牙利的政府权力。


如果波兰和匈牙利不听话,则可以通过停拨复苏基金的方式进行惩罚。


而这一点,无论是波兰还是匈牙利非常清楚,所以他们不愿意妥协,由于欧盟拨款需要“一致同意”,只要有一个成员国投反对票,这个事情就干不成,因此波兰和匈牙利确实是有能力把整个复苏基金给否决掉的。


可能各位又会想了,欧盟那么多成员国,总有几个不听话的,如果说每次决议都是“一致性通过”本来就不现实,欧盟怎么那么傻,为什么不搞一个“多数人同意则通过”的方式呢?


这个事情欧盟有难言之隐,它不敢说


空椅子危机


如果说要追根溯源,要从“空椅子危机”说起。


二战打完了以后,欧洲人再也不能承受一场世界大战了,实际上战后的世界格局非常清楚:美苏争霸,欧洲只能选边站,甚至欧洲本身已经分裂为东欧和西欧,不要说主导世界了,连自身的命运都无法主导,欧洲人为了自救,发动了一系列的欧洲一体化的运动。


战后的欧洲一体化的发起者其实是丘吉尔,随着丘吉尔在苏黎世演说中“欧洲合众国”方案的提出,欧洲一体化运动便轰轰烈烈地展开。然而对于重新整合后的欧洲秩序体系,欧洲人需要采用什么样的组织方式来维系一体化秩序,还有争论,是联邦还是联盟,或者干脆就是一个协会。


美国人对于欧洲一体化也非常有兴趣,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苏联的崛起,美国人需要欧洲自我加强防务,减轻美军负担。


在1958年之前,基本上是英美主导了欧洲的政策事项。


1958年是一个欧洲的转折点,这一年戴高乐重返政坛,戴高乐这一辈子都对英美有严重的怀疑,即便他们是盟友,戴高乐认为英国和欧洲大陆关系暧昧不清,英国追求的是海外殖民地利益,而不想和凋敝的欧洲大陆有紧密联系,而美国更是利用欧洲作为对抗苏联的工具,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欧洲应该追求自己的利益。


初期的欧洲一体化的盎格鲁萨克逊的味道太重,并不适合欧洲,而法兰西第四共和国软弱不堪,不足以充当大任,戴高乐上台后,反其道而行之,访问苏联,缓和了和苏联之间的关系,充当了苏联和美国之间的桥梁。


问题是法国的“欧洲人的欧洲”的思想,和美国人的“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门罗主义没什么两样,戴高乐并不像欧共体主席霍尔斯坦的设想一样去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联邦,而是希望建立一个由法国主导的欧洲,这就和其他欧洲国家产生了矛盾。


这个矛盾最终在1965年爆发,而爆发的缘由却是因为农业问题。


1963年到1964年,欧共体成员国就农业各种市场法规问题进行了谈判,欧洲六国建立最重要的商品共同市场组织,共同农业政策是需要资金的,因此六国决定采取国家捐款的方式来资助共同农业政策,到1970年以后,欧洲农业指导和保证基金将会有欧共体自己的资金来资助。


也是因为如此,欧洲六国要求欧共体委员会起草为共同农业政策筹措资金和管理资金的建议,当时的欧共体主席霍尔斯坦非常兴奋,认为这是加强欧洲一体化千载难逢的机会。


此后霍尔斯坦在1965年3月提交了委员会的建议,欧共体的资金将会由出口关税和进口关税来资助,也是因为如此,需要加强欧洲议会预算权力来控制这些资源。


但是法国反对。


法国反对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法国想用国家出资而不是欧共体出资来解决农业问题,这里面是有区别的:


  • 如果是欧共体自己出资,那么欧共体本身的权力就会变大。

  • 如果是国家出资,那么很显然,谁出资多谁声音大,而在当时法国显然有超出其他国家的实力。


实际上在欧共体头七年的运行中,法国一直主导着欧共体,欧洲各国不得不向法国妥协,迎合法国的需要。


在之前的欧共体的各种议题上,欧共体始终是以“多数表决”的方式来执行的,民主本来就是多数表决为主,但是法国表示反对,而各国又对法国不执行多数表决的办法感到难以忍受。


1965年7月1日,法国外交部长兼理事会代理主席宣布,由于没有在最后期限就农业政策达成一致,宣布会议闭幕,7月6日,法国驻布鲁塞尔代表被召回巴黎,法国开始抵制一切欧共体的组织,包括理事会,原子能共同理事会和煤钢共同体。


欧共体在这个期间基本是瘫痪状态。


这就是所谓的“空椅子危机”。


此后欧共体和法国达成妥协,同意了法国提出的“全体一致性原则”。


因此所谓的“全体一致原则”的始作俑者,就是在法国。


而欧洲媒体不敢说法国,也不敢说戴高乐,反而是波兰和匈牙利把这个事情给戳穿了,鉴于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因此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非常愤怒的说:


“欧盟必须建立在法律和法律确定性的基础上。这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原则。因为没有这一法律确定性原则,欧盟就是一个由欧盟官员做出武断决定的机制,事实上是由欧洲寡头政治,有时是几个强大的国家为了控制弱国而做出的。我们不同意这一点。”


“”这是一个我们的命运是否掌握在我们手中的问题;这不是右翼和左翼之间的分歧,这是希望波兰国家能自我决定的人和那些认为我们的命运应该由布鲁塞尔几个官员决定的人之间的分歧。”


而斯洛文尼亚总理也暗示欧盟应该向波兰和匈牙利妥协。


对于我的观点来说,我本人对波兰和匈牙利本没什么好感,但是不得不说,波兰和匈牙利这一波的抵制是非常有道理的。


德国的媒体永远都在宣传欧盟是多么多么一个团结和睦的家庭,欧盟各成员国都有自我决定的能力,但是实际上欧盟现在就是被德国控制着,就如同当年欧共体被法国控制一样。


以2015年难民危机为例,默克尔本来是不接受难民的,在德国的一个电视节目上,一个巴勒斯坦小女孩说,自己等了四年还没有永居身份,全家可能会被驱逐出境,默克尔说:


“有时候,政治是艰难的,你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现在坐在我面前,可与此同时,黎巴嫩难民营里住着成千上万巴勒斯坦人,现在让我们告诉大家‘你们都能来(德国)’、你们都能从非洲过来......我们做不到啊。”


本来默克尔这个表态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说话方式不太好而已,但是就这个回复搞的小女孩眼泪直流,然后德国媒体群起攻之,说默克尔太冷血,太残酷。





在媒体一通轰炸,尤其是这张图片出来后:



默克尔突然180度转弯,极力要求欧盟各国开放边境,接纳难民。中欧和东欧的国家一直持有非常抵触的情绪,德国媒体四处散播“难民没什么问题”,“难民很好”,大批的难民源源不断的进入欧洲,欧洲的治安问题和恐袭问题急剧上升。


在各国不断的抱怨后,2020年9月份,欧盟各国终于就难民问题达成一揽子计划,终结了各国分摊难民,东欧国家拿到自主权。


德国之声把这个问题称之为“民粹主义者的胜利”



而就在这位德国记者9月末称之为“民粹主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法国连续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最后连法国总统马克龙都受不了了,说了一大堆的强硬措辞。


问题就在这里,这么多年我一直观察欧洲官场,像默克尔之类的领导人有一个毛病:喜欢跟着媒体风向走,注意是“跟着媒体风向走”,而不是跟着民意走,一个叙利亚小孩的照片居然能让默克尔180度改变观点,可想而知默克尔是多么喜欢迎合媒体。


而媒体也投桃报李,凡是关于默克尔的新闻几近谄媚之词,而实际上默克尔本人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干净,当年大力提拔默克尔的是基民盟党魁科尔,科尔对于默克尔非常好,经常在公开场合称默克尔是“我的小女孩”,而且在1990年把默克尔提拔为妇女儿童部长,而此时的默克尔根本毫无政治经验。


默克尔在1994年就成为环境部长,1998年被科尔推荐为基民盟秘书长,从政不到10年,默克尔一飞冲天,这背后科尔起了多大作用不言而喻。


而就在1999年,科尔在大选败给了施罗德,此后基民盟出现政治献金丑闻,默克尔在没有和党内任何同僚通气的前提下,偷偷给法兰克福汇报的编辑打了电话,此后法兰克福汇报发表了《科尔是党的害群之马》的文章,公开讨伐科尔。


科尔迅速被孤立。


科尔的夫人在2001年自杀,而自杀的原因,即便是德国之声也不能掩盖,它说:


科尔的儿子将母亲自杀的部分责任归咎于默克尔

前总理科尔的儿子在接受采访时说,默克尔的政治行为对他母亲的自杀起了一定作用。他说,他母亲对默克尔在赫尔穆特·科尔丑闻中的行为感到“背叛”。


默克尔是个标准的政客,风吹两边倒,今天看到媒体上的默克尔似乎是“温和的象征”,根本不是,2003年,当时的德国总理施罗德和法国总统希拉克都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而默克尔极力赞成入侵伊拉克,还称之为“不可避免的”,而且指责施罗德的“反美主义”。


默克尔在当环境部长的时候,极力主张核能,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发生后,一个禁令就关闭了德国所有的核电设施。


所以在难民问题上,默克尔跳来跳去,就非常想得通了,她本来就是这种人,她没什么政治主张,她永远是正确的,她永远跟着媒体跑。


这就导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以德国在欧盟目前的地位,德国决定了欧盟的议程,而它的领导者又喜欢跟着媒体跑,最终的后果实际上就是“媒体治国”,“记者治国”。


而媒体治国的下场是什么?看到亚美尼亚了吗?


不要怪波兰,匈牙利,斯洛文尼亚之类的国家对欧盟和德国不信任,把德国的过去,把默克尔的简历翻一下,是个人都不会信任。




已有887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辛丑条约》赔款分39年还清,但10年后清朝就亡了,剩下的债呢?
下一篇:耻辱!土、俄、阿分食亚美尼亚!
评论或留言 0

关注公众号获取新网址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