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正月,日本海军司令官伊东祐亨中将用一篇可载入教材的“劝降书”为中日战争作结,文情并茂,软硬兼施,引经据典,至威至感。伊东有曰:大厦之将倾,岂一人所能支。丁汝昌的投降书,自然不能出彩,败军之将,有何心思行文立意?且摘几句:……今因欲保生灵,愿停战事,将在岛现有之船及刘公岛并炮台军械献与贵国,只求勿伤害水陆中西官员兵勇民人等命,并许其出岛归乡,是所切望……惊天一战,既宣告了中国洋务运动的破产,又宣告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如果我们仅仅只看战争的结局,当然也不全合理,因为日本也为自己的成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如果再把视野扩展到一百年的观察期,我们必须承认,中国为失败所付出的代价冠绝古今,其负面影响之持久无法估量,一战,二战,都不是结束,未来还将延续。一百年的被欺凌,列强在中国人脸上刻下了一个烙印——华人可辱。中国学者研究了一百多年的洋务运动,越研究,越出“奇迹”,过去还能反省些不足,如今尽剩下美化言辞,好像今日中国的现状乃洋务运动所结果,一百年的将亡之痛,在某些洋奴的眼中,那都只是历史的“故事”。撇开微观的历史细节,我对洋务运动失败的最直接总结是……
赞
赞
已有863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