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又一家千亿独角兽要上市!“走出去”的陆金所,讲出了一个行业大趋势!


2020年10月09日  浏览(9526)人
0
原创: 猫哥
来源:大猫财经
微信公众号ID:caimao_shuangquan
已获授权转载


01


前几天,陆金所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招股书。


在如今中概股密集“回流”的时间节点,这个由平安集团孵化而出的金融独角兽自然备受关注。毕竟从估值和规模上看,这可能是美股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金融科技IPO,其背后的意味深远绵长。


到底是基于何种考量,让陆金所选择了这个时间迈出“走出去”的重要一步?


从整体上看,陆金所算是交出了一份颇为漂亮的答卷,尽管不可避免得受到了疫情的波及,但公司的业务规模依然保持了不错的增长势头——



即使是在2020年上半年,陆金所控股的总收入也达到了256.8亿,净利润72.7亿;考虑到2017年到2019年达48.65%的净利复合增长率,这算是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了。


在经历了“去网贷”的转型之后,轻装上阵的陆金所有了更轻便从容的底气:


陆金所控股的网贷存量资产由2017年的3364亿元降至2020年上半年的478亿元,业务总占比从2017年的72.9%降低到当前的12.8%


尽管网贷存量资产不断降低,但财富管理平台的客户留存率与活跃投资者依然保持了不错的增长势头。从2017到2019年,投资者留存率每年都在90%以上、活跃投资者的复合增长率则达14.1%。


而在践行普惠金融、响应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号召方面,公司也有了更多的腾挪空间:


在这一波席卷全球的疫情之后,不少行业都受到了相当的冲击。相比资本充足、融资渠道通畅的巨头们,数量众多、在提供就业岗位方面尤为重要的中小微企业相对弱势。


一边是规模庞大但尚未被充分服务的中产阶层和富裕人群,一边是嗷嗷待哺、苦求信贷而不得的中小企业和新兴经济单元,背靠平安集团且身具独特金融DNA的陆金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以近年来增长迅速的零售信贷和财富管理业务为例,其中零售信贷业务中有近7成的用户为小微企业主。从金融服务对象来看,这也是对重要会议多次提到的“六稳”“六保”工作的积极响应。


作为平安金融生态圈中的成员,陆金所控股利用平安的生态系统来获得高质量的借款人和平台投资者,促进了各业务间的相互协同联动。


截至2020年9月30日,陆金所控股管理贷款余额达5358亿元、管理客户资产规模达3783亿元,不仅总体规模不可小视、且依然保持着近21%的增速。


按照国际第三方咨询机构Oliver Wyman的报告,陆金所控股的这两项业务的规模在行业内分列第二、第三,高客单、高留存,这是客户群体和用户质量给公司的底气。



02


作为国内估值稳坐行业前列的金融科技公司,陆金所的融资历程和上市时机一直备受关注。


在本次IPO之前,陆金所控股已经完成了三次股权融资。前两轮在2015、2016年就已经确定,第三轮则抢在了2018年完成,莱恩资本、摩根大通等一众国际巨头也纷纷现身其中;


在诸多国际资本的追捧之下,公司的估值也是水涨船高——早在2018年完成了C轮融资后,陆金所控股的投后估值就达到了三百多亿美元,高居行业前列。



这个体量的金融科技公司,其一举一动都对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有关陆金所的上市传言也是如影随形,几乎每一年都会被拿出来热议。


比如在2016年底的时候,就传出了陆金所启动上市安排、将登陆港交所的消息;在两个月前,市场又流出了陆金所将在美国提交上市申请的传闻,不过最终都成了高高举起的靴子、一直没能落下。


好在这一次,算是尘埃落定的终锤了。


考虑到自身的业务定位,陆金所以美股为切入点进入最为成熟的美国金融市场,以极低的成本积累发达资本市场的先进经验、获得相对较高的估值,这是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宝贵的出海尝试。


更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平安集团旗下金融科技领域的“先锋”,陆金所上市背后的考量尤为深远。


当今时代,科技对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渐显著。


在科研投入日益增长的今天,金融科技领域凭借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较高的进入壁垒,平安集团的金融板块也找到了新的增长引擎,这跟集团的整体战略是分不开的。



03


早在多年之前,中国平安就确定了金融+科技”双轮驱动的战略方向,并构建了相对完整的金融版图。


自1988年从年营收522万元的起于“微末”,到如今近万亿营收的金融巨无霸,中国平安无疑是改开40年中成长起来的最令人瞩目的企业之一。


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平安现如今已经成为一家全牌照的综合金融控股公司。


得益于先进的公司治理模式,通过分散的股权、联席CEO制度的决策模式、构建股权激励等机制,既能为主业保驾护航,同时也引领着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


除了保险、银行、信托、资管等为众人熟知的几大模块之外,中国平安还积极开拓了陆金所、金融壹账通、平安医保科技、壹钱包等在内的金融科技业务,且在规模与用户数方面实现了显著的增长。


庞大的金融版图不仅提供了持续增长的利润,也在科技的帮助下实现了场景和用户的互联互通。


在确保金融主业稳健增长的基础上,平安围绕着转型升级需求,持续不断得加大科技投入来为 “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通过 “一个客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经营模式,公司已经为2亿的个人客户和5.16亿互联网用户供金融生活产品及服务。


当然了,在互联网人口红利方兴未艾的今天,这只不过是个开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止今年6月,我国网民的规模已达9.4亿。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达不断提高、服务不断深入,“金融+科技”的战略也将在未来迎来新的增量,这从集团近年来的增长势头中就可窥一斑。


假以时日,这会不会是又一个在国际资本市场中大放异彩的金融巨头?



04


今年是资本市场的变革大年——

●  3月1日,新证券法正式实施,全面推行注册制; 


●  4月1日,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  4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 


●  6月12日,证监会等相关机构发布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的相关制度规则; 


●  6月27日,有消息称证监会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 


●  7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制; 


●  7月19日,人民银行和证监会同意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相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在新的规则和趋势面前,金融开放的脚步声也愈来愈近了。


中资走出去、外资走进来,一边是国际巨头们的虎视眈眈,一边是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国金融行业的玩家们也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


想要在未来脱颖而出,唯有做大做强。


在这条道路上,既有国内机构们的强强联合如券商合并、不同行业之间的跨行业合作,也有内部孵化、整合的攻坚——


即将在美国资本市场上暂露头角的陆金所及其背后的金融“集团军”,正是被寄予厚望的先锋。


早在去年8月份,央行就印发了《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并提出了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实现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和协调发展。


这也与平安集团的发展战略不谋而合:


一方面积累宝贵的先进市场经验,一方面用募集的资金支持产品开发、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响应国家战略等领域,实现国际国内的“金融+科技”双循环,这也是未来金融行业持续发展的应有之意。


风高浪急,水大鱼也大!






已有875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历史进程下的分税制!
下一篇:卢旺达大屠杀:现在谁也想不通,当年谁也不停手!
评论或留言 0

关注公众号获取新网址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