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天路之路:新中国70年入藏交通史!


2020年10月08日  浏览(9027)人
0
作者:蒋校长
来源公众号:蒋校长
已获转载授权

中印双方在边境地区的较量仍在持续。

印军开展了数十年来最大规模的军事后勤行动,大有与我军展开长期对峙之势。

有人说,印度之所以挑衅不断,是因为1962年我军打过去就撤、没能把印度打到心服口服。

其实,之所以很快撤回来,是因为补给跟不上。

我们当时掐着大雪封山前的窗口期,动用28万民工往前线运物资,耗费两个月的时间千辛万苦运过去,却只够前线5万大军打一个月。

如果战事久拖不决、补给一旦中断,前沿部队非困死不可。

而今时不同往日,我们现在之所以不用把印军的挑衅放在眼里,是因为我们的后勤补给能力大大提升了。


这一切是如何改善的呢?

西藏资源贫瘠,光靠西藏不可能承担前线部队的开销。所以要想在前线站稳,就需要把内地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上高原。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得有路。

只有公路、铁路通进西藏,前线的戍边将士才能吃得饱、穿得暖、有得用。

01.

1950年初,解放军第18军奉命从四川进军西藏。当时的公路只能从成都通到西康省的省会雅安。

毛主席指示,部队开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物资就运到哪里。

于是,进藏的第一条公路—康藏公路就开始修建,解放军将士、工程技术人员、各族民工累计11万之众开始从雅安向拉萨推进。

▲第18军进军西藏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第18军独立支队从兰州出发,在支队长范明、政委慕生忠的率领下由北路进藏。当时,汽车只能从兰州开到青海的香日德,往后连路都没有,只能摸索前进。

部队带着骡马各3000匹、骆驼3000峰、牦牛1万头,12月1日开到拉萨,不到1500公里的行程,带着的牲畜就损失了三分之二。

虽然部队开进了西藏,但3万大军的后勤补给很难跟得上。

而当地的反动势力却对驻藏部队进行经济封锁,扬言要把解放军“饿绝困死”。

慕生忠后来回忆说,当时西藏的物价,1个银元买8斤牛粪,8个银元买1斤咸盐,1斤银子买1斤面。

解放之初的西藏,藏民还饱受农奴制的压迫,解放军喊出“宁愿饿断肠,不吃藏民一只羊”的口号,他们开荒种地、勉强维持开销。

1953年春,西藏遭遇了空前的粮食饥荒,几万驻藏部队随时面临断粮的风险。

后勤怎么办?

5月,西北局成立西藏运输总队,慕生忠担任政委。

▲慕生忠

没用多长时间,200万斤粮食从全国各省征集到位。27000峰骆驼从内蒙、宁夏、甘肃等地向雪域开拔。

骆驼虽然能纵横沙漠,但在雪域冰原上却只能艰难前行。

在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风火山附近,一条峡谷里遍布着几百具骆驼的尸体,惨不忍睹、臭气熏天。

千里浩荡的运输线上、经常能看到驼工坐在骆驼的尸体旁愁眉苦脸、不知所措,甚至捶胸顿足、失声大哭。

当200万斤粮食在来年的开春运到拉萨时,已经有4000峰骆驼倒在了运输线上。

后来的人说,去西藏再也不迷路了,沿途的驼骨,就是路标!

▲解放军入藏时的骆驼运输队

如此险恶的交通,非修路不可。

有人会问,当时不是已经在修川藏公路了吗?

确实在修,慕生忠去北京领运粮任务时,就是带着一名马夫、骑马沿着还在修建的川藏公路从拉萨走到成都。但这一走,就是42天。

慕生忠亲身体验后认为,川藏公路有很多先天的弱势,冬季大雪封山、夏季浓雾弥漫、大雨滂沱之下很容易造成塌方险阻。而且,盘踞在崇山峻岭间的川藏公路弯多坡陡、海拔落差极大。

川藏线上的艰难跋涉,再加上后来北边运输线上的皑皑白骨,这让慕生忠下定决心,必须修一条从青海进藏的公路。

然而,国家当时正在修建川藏公路,并无从青海修建进藏公路的设想。

无奈之下,慕生忠找到刚从朝鲜回来的老首长彭德怀。

彭总凝视着眼前的地图,用手在青藏高原上比划着说道:

“这么大的一片国土却没有一条公路,还是空白!”

彭总指示慕生忠:要以战略眼光完成任务!


在彭总的努力下,中央拨给慕生忠30万元、10名工兵、10辆卡车、1200把铁锹、1200把十字镐、150公斤炸药。

1954年5月11日,慕生忠带着1200多民工来到格尔木,他们要把路从这里修过昆仑山口、修到拉萨。

如今的格尔木,是青海第二大城市。而当时的格尔木,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举目环视,没有一棵树。

他们在空地上搭起六顶帐篷,为了防御野狼的突袭,又在帐篷周围垒起两米多高的围墙。

这就是格尔木这座城市最初的形态。

▲格尔木将军楼(筑路部队办公楼)

无论是工程的推进、还是后续的公路维护,都需要一个后勤基地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投入。而格尔木是入藏的起点,为长久计,必须要开发格尔木。

在修路开始前,慕生忠就号召民众把从湟源运过来的14万株树苗种在格尔木,誓言要在这里安心、扎根。

修建宿舍、开垦荒地、为职工子女开办学校……用慕生忠的话说:

“要做好一个同志的工作,就必须要做好他老婆的工作,要做好他老婆的工作, 又必须从他的孩子做起”。


▲将军楼公园的天路纪念塔

有了基地,前线的施工队伍就可以大举推进。

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修建公路,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挑战。

筑路工人们呼吸着稀薄的空气、忍受着酷烈的严寒,很多时候连火都点不着、水也少不开,在这种极端的环境里,别说是工程作业,就连正常的行进都是不小的挑战。

开工没多久,很多工人由于新鲜蔬菜供应缺乏,导致身体发肿、腿现紫斑、出水流脓、疼痛难忍,直到吃了留守格尔木的同志带来的水萝卜,病情才得到缓解。

远方是高耸的雪山,脚下是坚硬的冻土,每年的土壤冻结期长达七八个月。在有些地带,一镐抡下去,只能凿一个核桃大的疤。

身为总指挥的慕生忠身先士卒,曾有一次为了抢修被大水冲垮的路面,他在刺骨的冰水里泡了整整10个小时;卖力气抡大锤也不例外,他和工人们一样,16斤的铁锤,一抡就是七八十下!

自5月11日开工算起,仅仅79天,慕生忠就带领工人们穿过昆仑山口、把路修到了可可西里。

▲慕生忠

此时,30万元的预算也花完了,慕生忠再一次赶往北京。

这一次,慕生忠拿到了200万元的拨款,还有100辆大卡车、1000名工兵。

齐装上阵的施工队伍继续向拉萨挺进,翻越海拔5320米的唐古拉山、海拔5000米左右的头二九山和风火山,跨过楚玛尔河、秀水河、通天河、沱沱河……

雪域冰原、高山深水,到处都是都是极难逾越的天险。

逢山开路、遇水叠桥,这点儿困难挡不住慕生忠。

他在自己的铁锹上刻下“慕生忠之墓”5个字。

他说:“如果我死在这条路上了,这就是我的墓碑。路修到哪里,就把我埋在哪里,我的头一定要朝着拉萨的方向。”


总指挥尚且如此,工人们怎能不奋勇向前?

12月15日,慕生忠带着2000多名筑路英雄、开着100辆大卡车到达西藏,慕生忠成为第一个坐汽车到拉萨的人。

12月22日,慕生忠的部下齐天然打通了从敦煌到格尔木的公路。敦煌,正是彭总当年用手在地图上比划出的直通藏南的交通大动脉的起点。

此时,格尔木南通拉萨、北接敦煌、东连西宁的公路全线贯通。


从青海西宁至西藏拉萨,全长1937公里的青藏公路终告落成!

此举终结了从我国内地进入西藏没有通道的历史。

在短短7个月零4天的时间里,慕生忠将军能够带领一两千人在“世界屋脊”上铸成“天路”,如此功绩,是人类筑路史上绝无仅有的一笔!

青藏公路的建成,让我们有了发展西藏的能力、让我们有了镇守边疆的能力、让我们有了对印度发起反击的能力。


青藏公路光修通就完了吗?

其实远远不够。

我们花了7个月时间修通的青藏公路,只是一条乡村级别的砂石路,路况险峻、通行条件极差,其行车时速只能达到每小时20公里。

而且,由于自然灾害的频发,隔三差五就会造成路面中断。要想保障线路畅通、必须常年投入巨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维护、保养。

一直这样下去可不行。

1974年,国家下定决心,按照二级公路的标准,将青藏公路改建为沥青路面。

4年后,青藏公路西宁至格尔木路段782公里的沥青路面改建完成。

而格尔木至拉萨路段,由于地质环境复杂,国家组织了科研、测量单位共同参与改建,到1984年底也完成了70%的工程量。

在如此高海拔的冻土地带铺筑沥青路面,与当初修路一样,都是人类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壮举。

▲慕生忠将军重走青藏线

1985年8月,青藏公路全线改建工作大功告成,每年的运输成本当即就可减少5000万元。车流量也渐渐高了起来,行车速度翻为原先的3倍,也就是每小时60公里。

在没有铁路的时代,青藏公路承担起85%以上的进藏物资运输和90%以上的出藏物资运输任务,被称为“西藏的生命线”。

02.

在四条进藏的公路中,除了最先落成的青藏线之外,还有川藏、滇藏、新藏三条公路。

我们开头说过,川藏公路在1950年就最早开建了。

11万筑路工人用铁锤、铁镐、铁锹凿开悬崖峭壁、斩断大江大河。


他们穿越横断山脉中二郎山、折多山等14座大山;跨越大渡河、金沙江、怒江等众多江河;横穿龙门山、青尼洞、澜沧江、通麦等8条大断裂带。

1954年12月25日,也就是慕生忠的车队开到拉萨10天后,耗时4年多康藏公路也终于建成。

当天,两条公路的通车典礼在拉萨举行。
▲通车典礼

据说有人算过,修康藏公路花的钱,当时可以买1300架喷气式战斗机、或者可以在成都买30亿斤粮食。

当初修路的时候,藏族老百姓是赶着成群的牦牛给施工队运物资,等路一修成,他们看着一只只不吃草又跑得快的“铁牦牛”开进拉萨。

1955年西康撤省后,康藏公路与1930年代修建川康公路合并为川藏公路。

其实,1954年建成的康藏公路,只是后来的川藏公路的北线路段。

南线路段是直到1969年才建成。

川藏公路南北两线从成都—雅安—泸定—康定—东俄洛的路段是重合的,东俄洛之后,南北两线分开。

北线经昌都、那曲然后南下通往拉萨,全长2412公里,被列为国道317线;而南线由巴塘、林芝通往拉萨,全长2146公里,被列为318国道的一部分。


川藏公路建成后,同样也需要不断地维护与改造。

但自1977年起,此后的7年间,维护工作一度中断,川藏公路平均每年瘫痪的时间长达164天以上,1985年瘫痪时间达到9个月。至1992年,全线每年平均瘫痪半年左右。

1985年以后,为了巩固边防并拉动地区经济,川藏公路的保养维护与升级改造工作再度恢复,一直到今天。

川藏线上汽车的笛声在大川大河间激荡、正如古时茶马古道上的铃铛声响在崇山峻岭间婉转悠扬……

曾经的茶马古道,从成都到拉萨,靠马匹驮运运输物资,走一趟至少得要几个月的时间,而川藏线通车并改建后,单程仅仅需要三天时间。

古代的茶马古道分为川藏线和滇藏线,所以除了四川,云南与藏区的联系也是自古就有。


1950年9月,同样是为了进军西藏、巩固西南,并同时考虑到云南与藏区的经济发展,滇藏公路的建设工程开工上马。

不到一年时间,丽江至下关等路段打通。

但是,由于西藏的解放,滇藏公路的建设也就被搁置了。

1956年8月,为了保证西藏形势的稳定,滇藏公路第二阶段工期开始。

到1960年底,香格里拉至德钦、德钦至西藏盐井等路段修通,但是后来,德钦至盐井段的公路因大水而中断。

1967年6月,德钦至盐井路段又被重修,之后又从盐井修至芒康。

1973年7月,滇藏公路全线修通。


滇藏公路全长1930公里,要穿越横断山脉、跨过金沙江和澜沧江,还要翻越海拔4200米以上的白芒雪山和红拉雪山,全程40%的路段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

在横断山脉的崇山峻岭间施工,山高谷深、地势起伏极大,也正因如此,滇藏公路才前前后后耗费了20多年的时间才打通。

即使打通,其路况也极为糟糕,滇藏公路全线路段多为四级公路甚至等级更低,维护保养起来也十分麻烦,所以在滇藏公路建成之后的数十年里,其保养升级工作也一直在进行。


1983年,云南省公路局号召职工开展“三小”运动,即通过“改一个小弯、降一个小坡、加宽一小段路基”来一点一点提升滇藏线相关路段的公路等级。

2000年以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滇藏公路沿线的相关路段等级也在逐步提升,更高级别的公路改造升级方案也纷纷提上日程。

最后再说新藏公路。

1950年5月,王震司令员下令,担任进藏任务的独立骑兵师在进藏时,同时负责新疆和田至西藏阿里地区的道路勘探任务。

1956年3月,经过数年的反复勘探之后,新藏公路正式开工。

一年半之后,从新疆喀什叶城县到西藏阿里地区全长1179公里的新藏公路建成通车,实际工期只有最初计划的一半。


新藏公路要穿越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等大型山脉,全线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其中海拔5000米以上的路段有130公里。

由于沿途全是荒漠戈壁、永久冻土层或者积雪覆盖的崇山峻岭,当年在这种高寒缺氧的无人区修路,只能修出简易的砂石公路,甚至最窄的地方只有2.5米。

当新疆军区的车队赶到阿里地区的首府时,附近上百公里范围内的很多群众都赶着牛羊前来庆贺。

新藏公路通车之后,又出于战略考量,将新藏公路通到阿里地区的最南端,也就是中、印、尼三国交界处的普兰县。1958年9月,经过半年时间的修建后,248公里的简易公路通向普兰县。


新藏公路的开通不仅有利于边疆的稳定,更对西藏阿里地区的经济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

改革开放以前,阿里地区90%的进出物资都是靠新藏线运输。

1985年,新藏线平均每日通车174辆、高峰时期达到290辆,全年运入民用物资12万吨、运出羊毛等物资2000吨以上。


同时,藏北地区是雪灾多发地,每次发生重大灾情,南疆军区就可以紧急协调物资运入西藏。

山体滑坡、大雪封山这些灾害挑战,对于新藏公路来说也是家常便饭,甚至有时还会遭遇特大洪水的袭击。

每有道路中断,养路工人和解放军战士总会第一时间奋战在第一线。

2010年,新藏公路新疆段第一次实施等级改造,全面按照二级、三级标准改建沥青路面。经过整整两年奋战后,经改建的公路已于2012年8月底通车。

无数筑路军民和养路军民的奋战,为的就是从各个省份、各个方向将公路通入西藏,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发展西藏、巩固边疆。

03.

说完了公路,我们再来说青藏铁路。

有了青藏公路,之所以还要建铁路,是因为公路运输有着明显的缺点。

首先是运量少。

单台汽车的运载量极为有限,远远比不上铁路车皮。当时,青藏公路从格尔木到拉萨的路段,年运力只有区区几十万吨。


其次是成本高。

当时在拉萨从内地买煤炭要700块钱一吨,而其中的600块都是运费;一块砖在内地卖8分钱,到了西藏就要卖一块多。

再者是安全隐患大。

由于是高原冻土环境,路面在反复的冻胀与消融中极易变形,经常出现地基凹陷、道路翻浆、边坡滑塌等现象,司机在这样的路面上行驶是比较危险的。

所以从各方面来说,在青藏高原上运输物资,铁路远比公路要好。


而青藏铁路的修建,还要感谢慕生忠。

青藏公路通车后,彭总请慕生忠吃饭。慕生忠向彭总提出要修建铁路,他说对西藏的战略支援,光靠公路可不行。

1956年春,慕生忠乘着吉普车、带着负责勘测的同志顺着青藏公路沿线附近向高原挺进。

同行的工程师曹汝桢以前没有上过高原,很难吃得了这个苦,他说“别说走路,就是躺着也和下地狱差不多”。

在慕生忠的带领下,他们翻山越岭、一路向前。

医生说上高原不准饮酒,但曹汝桢却被慕生忠的酒量、豪气、意志所感化,开始往水壶里灌酒。

最终,慕生忠一行完成了从兰州到拉萨2000余公里路线的初步勘测工作。

他们认为,冻土问题虽然在当时还无法解决,但是青藏铁路可以修。


1957年底,青藏铁路通过选线方案;1958年初,500多人的勘测队伍开始沿着选定的线路推进、做进一步的详细勘测和设计工作。

之后,青藏铁路工程局成立,慕生忠担任局长。

1858年9月,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路段开工。1960年,全线勘测和设计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然而此时,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和国内经济困难,很多重大工业项目纷纷下马。

1960年6月,青藏铁路工程局被撤消,9个月后,青藏铁路全面停建。

青藏铁路项目第二次上马,已经是12年后了。

1973年7月,青海湖边的哈尔盖到格尔木652公里的铁路恢复建设。

12月9日,毛主席接见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

在谈话中,毛主席表示,为了加强中尼贸易,青藏铁路不仅要修到拉萨,还要修到尼泊尔的首都。

1974年1月,青藏铁路项目重新上马,项目施工由解放军铁道兵部队负责。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展开对高原、冻土、盐湖路段的施工展开技术攻关。

1974年3月及1975年3月,铁道兵第十师、第七师先后开赴青海,展开西宁—格尔木路段的建设工作。

▲铁道兵司令员吴克华视察铁七师

至于格尔木—拉萨路段,当时急需推进的是两个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科研攻关。

当时组织了全国9个部委与19个省、市、自治区的68家研究所、设计院、工厂、高校的1700多名科研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技术攻关。主要解决高原环境下的铁路建设、保养以及火车的动力保障和通信问题。

二是实地勘探。

1974年下半年,先头勘探队伍首先出发入藏,航空测量与选线工作也逐步展开。1975年,1700人的勘探队伍沿着青藏公路两侧向拉萨挺进。

然而在1978年7月,青藏铁路工程项目迎来第二次下马。

原因很简单,高原冻土和高寒缺氧两大难题一时难以被攻克。相关部门将目光投到了滇藏方向,准备从昆明向拉萨修建铁路。

但在此时,共和国的历史也迎来了转折——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我国的建设重点迅速东移,东南沿海的铁路运力渐显吃紧,滇藏铁路的前期规划也一度被搁置。


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进藏铁路的工程项目再度被提上议程。

1997年,铁道部计划司两次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在青藏、滇藏、甘藏、川藏四个方案的争论和交锋中,青藏和滇藏两个方案脱颖而出,这两个方案各有优点。

就青藏线而言:

第一, 青藏线线路最短,比滇藏线短514公里;

第二, 青藏线前期的勘探和设计工作已经有了多年的积累,冻土和缺氧两大难题也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案;

第三, 青藏高原呈现“远看是高山、近看是平川”的地貌特点,海拔落差小、地势平坦、沟壑较少,因此需要的桥梁和隧道也较少。


就滇藏线而言:

虽然要反复穿越横断山脉的大型山脊,要跨越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大型水流,但是滇藏线沿途气候温和、水利、森林、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如果从昆明修建入藏公路,将对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重大的拉动作用。


此后的几年,两个方案被反复地推敲论证,青藏线的建设方案最终胜出。

2001年6月29日,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准备工作,青藏铁路的开工典礼在格尔木和拉萨同时举行。

青藏铁路建设工作的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基建事业进入新的纪元。

04.

1986年,美国旅行家保罗·索鲁搭乘火车游历中国。

他在传记《骑乘铁公鸡:搭火车横越中国》中断言:

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



后来,这句话被我国的媒体纷纷引用来打他的脸。

但是从这句话里,我们至少可以看出来,这个工程到底有多难。

在世界屋脊上修建铁路,即使是在21世纪,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高原冻土、高寒缺氧、生态保护,这是世界性的三大难题,但都被我们一一攻克。

首先是高原冻土问题。

工程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采用通风管路基、铺设保温板和热管等多项技术来提高冻土路基的稳定性;

或者以桥代路,将桥基修在地下一百多米深的永久冻土层,并在地面上架设最长12公里的大桥作为铁路路基。


其次是高寒缺氧问题。

从配发氧气袋、氧气瓶,到建立氧气站、高压氧舱,各个参建单位为施工队伍建立起了完整的保障体系,包括修整青藏公路、沿途架设输电线路。

再者是生态保护问题。

青藏铁路沿途需要穿越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这就需要在建设规划中尽量采用绕行的方案;

在相关的地点,要根据野生动物的迁徙和繁衍规律调整施工时间;

同时,施工队伍还根据野生动物的活动规律,在格尔木至唐古拉山路段设置了25条通道以供野生动物迁徙。


2003年8月,青藏铁路铺架工程成功通过可可西里无人区;
2005年8月,全线路基、隧道、桥涵等基础工程基本完成、青藏铁路铺过唐古拉山;
2005年10月,青藏铁路全线贯通;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试运营;
2014年8月15日,青藏铁路重要支线拉萨—日喀则段开通运营。

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从2001年6月开建,到2006年7月落成,修建世界上最高海拔的铁路,中国人仅仅用了5年的时间。

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世界屋脊”之上修建铁路,外国人曾经不敢想的事,中国人做到了。

“要想富,先修路”,只有把路修到西藏,藏区的经济才能得到发展、藏民的生活才能得到改善。

正如韩红在《天路》中唱的那样,“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青藏铁路的落成,成为人类基建史上开天辟地的壮举!

里程最长、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里程最长、海拔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里程最长、时速最高的高原冻土铁路,海拔最高的火车站,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铺架基地……

一个又一个的世界纪录,承载起13万名工程技术人员的血泪和汗水、承载起中国人百年来在世界屋脊上铸就天路的梦想!


在川藏和青藏公路的施工过程中,有3000多名建设者因为“高原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青藏铁路上世纪一期工程施工中,据统计先后有179人牺牲、633人负伤。

而在青藏铁路新世纪二期工程施工中,全线累计接诊病人45.3万余人次,其中400余例高原性脑水肿、800余例肺水肿全部得到了有效救治,并创造了“高原病零死亡、鼠疫零传播、非典零发生”的奇迹。

再说下川藏铁路的最新进展。

就在刚刚过去的9月29日,川藏铁路雅安—林芝段工程项目获批上马,总投资3198亿元。

雅安—林芝段全长1011公里,桥隧比达到95%,也就是说,这1011公里的铁路线上有958公里全都是桥梁或者隧道。

其中,隧道总计72座,所有隧道总长加起来合计838公里,比北京至郑州的铁路里程还要长出175公里!

仅从这些数字来看,此项工程的施工难度,就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

川藏铁路建设共分成三段,此次上马的工程是雅安—林芝段,而另外两段早已在2014年12月开工。


如今,成都—雅安段已经在2018年底建成通车,拉萨—林芝段全线47座隧道现已全部贯通,预计明年就能开通运营。

川藏铁路最难的一段,就是雅安-林芝段,要依次经过四川盆地、川西高山峡谷区与高山原区、藏东南横断山区、藏南谷底区,预计此项工程耗费的时间长达10~12年。

这项工程听着吓人……

但是当代中国人,揣着盘古开天辟地的决心、秉着愚公移走大山的毅力,任何困难都吓不倒我们。

昆仑山脉阻挡不住中国人的脚步,横断山区更无可能!

写在最后:

公路、铁路通到西藏,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其意义之重大堪比昆仑。

首先,是经济上的极大发展。

如果西藏不通路,那么电力、网络如何连通?西藏的基础设施如何搭建?西藏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如何推进?

只有把公路、铁路修到西藏,藏民才能享受到现代文明的发展成果、藏区的生产生活才能与内地的经济发展相互挂钩。

也只有西藏与内地在经济上实现捆绑,西藏才能真正成为中国的西藏。

其次,是国防上的极大巩固。

如果西藏不通路,那么部队、物资如何进藏?与印军的对峙和较量如何开展?我们拿什么去保证西南的边防?

只有把公路、铁路修到西藏,后方的物资才能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对面的印军才不敢扬刀跃马犯我边疆。

印度宣称在进行数十年来最大规模的后勤输送,但他们也不想想,我们已经经营西藏数十年,即便他们陈兵百万,又有何妨?


过去,一代代工人修桥筑路血洒高原;如今,解放军战士顶着风雪戍守边疆。

这就是我们保卫国境的资本、这就是我们寸土不让的决心。

青藏高原是滋养中国几千年文明的江河源头,昆仑之巅是孕育华夏数千载文化的精神故乡。

西藏,永远都是中国的西藏。

万千军民艰苦奋战数十载,为的是藏民的福祉、为的是边境的安防。


把千里蜿蜒的公路从各个方向铺到喜马拉雅、把气势磅礴的钢铁动脉架上青藏高原的脊梁,新中国一代又一代人用血肉之躯托举起炎黄子孙千年的梦想。

一条条天路昭示着华夏文明数千年的荣耀,承载起当代中国七十载的辉煌!

资料来源:
[1] 中国西藏网:“青藏公路之父”怎样攻克25座雪山
[2] 中国纪检监察报:慕生忠将军—修筑青藏公路背后的哲学故事
[3] 红色文化网:“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的艰难“筑路”路
[4] 新西部(上):川藏公路建设纪事
[5] 中国公路:滇藏公路——经历血与火的洗礼
[6] 神州英华:慕生忠-青藏铁路第一人
[7] 中国西藏网:百年青藏铁路建设史
[8] 瞭望智库:为什么中国一定要修青藏铁路?



已有893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什么是底线?这是我听过最好的回答!
下一篇:韭菜,青黄不接!
评论或留言 1
鲁鲁 :  事实清楚,数据详细,文笔生动,写得波澜壮阔,感人肺腑,好文章!点赞!
2020-10-08 08:38:12

关注公众号获取新网址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