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够重新做一次选择,金斯伯格一定会选在奥巴马的任内退休,而不是在2016年之后苦苦煎熬。然而,特朗普在2016年出人意料的胜利,使得金斯伯格陷入了进退两难之境。为了避免特朗普获得更多的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机会,金斯伯格不得不抱着老弱残躯坚守在岗位上。而近几年每次她身体状况的波动,都会引发各大媒体的关注。不过,在这场为期四年的加时赛中,金斯伯格最终没有熬到她所期盼的胜利日。在距离大选仅剩几十天的情况下,终于无力回天,撒手人寰。对于金斯伯格的生平和她曾经所做过的事迹,早已让经过媒体狂轰滥炸的大家审美疲劳。本文也无异在这些问题上过多纠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斯伯格的去世与18年麦凯恩的去世一样,都标志着美国共识时代的逐渐破灭。他们生于二战,于七八十年代逐渐进入政治事业,并于后冷战时代成为了政治的主流。他们充斥于最高法院,充斥于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各个委员会。事实上,美国参议院16个常设委员会的主席,依旧有不少人物出生于三十年代。拨款委员会主席理查德·谢尔比生于1934年;军事委员会主席吉姆·英霍夫生于1934年;金融委员会主席查克·格拉斯利生于1933年。然而随着时间的无情催促,这些共识时代的精英也将不得不遵循天命的安排。金斯伯格的死,只是再一次提醒我们,共识时代……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67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