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习近平总书记的开放大视野!


2020年09月26日  浏览(7731)人
0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开放、合作、共享,中国声音、全球视野,传递出中国坚定的发展之道,更向世界发出真诚的呼吁。


伴随中国进一步扩大内需,扩大对外开放,世界将分享到更多的中国发展红利,中国也将以自身发展助推全球共同发展。


文 | 袁倩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瞭望”(ID:OutlookWeekly1981),原文首发于2020年9月26日,原标题为《瞭望|习近平总书记的开放大视野》,原文刊于《瞭望》2020年第39期。


对外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当前,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依然严峻的全球疫情,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前景有不少担忧。在这一特殊背景下,选择“松手”还是“拉手”?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主张保持扩大开放的政策节奏,秉持合作共赢的信念立场,“世界经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这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市场”……开放、合作、共享,中国声音,全球视野,传递出中国坚定的发展之道,更向世界发出真诚的呼吁。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宏大的历史视野作出深刻回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无论是深入地方考察还是出席外事活动,无论是筹划国内发展还是参与国际治理,习近平总书记以隽语论开放、以实干促开放,彰显出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智慧和决心。


1

开放不停步




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选择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作为地方考察的第一站。在这里,他提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向全党全国也向世界发出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的郑重宣言。


同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围绕“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在这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光辉历程,深刻指出:“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透过历史长镜头总结道:“实践证明,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


进入新时代,解决进一步发展面临的矛盾问题、化解国内外风险挑战,必须不忘改革开放初心,必须将对外开放的事业接续奋斗下去。如今,“如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已取代“要不要对外开放”,成为中国对外开放事业的核心问题。


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经济已由相对封闭转变为高度开放状态,也要看到,中国的开放型经济仍存在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亟需进一步提升质量和水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放”被写入其中,意味着将聚焦提高开放质量和内外联动性。


继续扩大市场开放、继续完善开放格局、继续优化营商环境、继续深化多双边合作、继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随着这一项项举措的相继推出,中国已不再仅是“世界工厂”,正日益成为“世界市场”,中国的开放布局正逐步串点成线、以点带面。


2

逐步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站在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是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新格局。


全面开放新格局意味着开放高地的联动。


在2013年10月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紧密联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的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可以看到,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地区的开放高地正蓄势待发,“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


全面开放新格局意味着开放领域的拓展。


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海南全岛建设自贸试验区提出:“围绕种业、医疗、教育、体育、电信、互联网、文化、维修、金融、航运等重点领域,深化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推动服务贸易加快发展,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推进航运逐步开放。”


中国正打破制约知识、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壁垒,将开放的事业拓展到生态、科技、民生、文化等诸多领域,织就面向全球的多领域开放网络。


全面开放新格局意味着对双边、三方和多边合作的捍卫和参与。


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上强调:“我们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推动各方各施所长、各尽所能,通过双边合作、三方合作、多边合作等各种形式,把大家的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


迄今,中国加入了几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和500多项国际公约,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正高擎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的大旗,打造多层次的双边与多边合作平台。


从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到推动二十国集团形成长效机制;从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到首创并连续举办两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从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到开启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国用实际行动宣示,不当对外开放的“清谈客”,而是“行动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主动开放、双向开放、公平开放、全面开放、共赢开放。


3

同绘开放合作“工笔画”




面对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的世界形势,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倡议提出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向国际社会倡导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加强沟通互信、推动务实合作。


和衷共济、互联互通,助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和完善。


面对国际社会的关切,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国际场合阐释“一带一路”,减少猜疑、凝聚共识:“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开放包容的“一带一路”,欢迎所有感兴趣的国家加入“朋友圈”。


2016年11月,“一带一路”倡议首次写入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决议。2017年的3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呼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2017年和2019年,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先后举办,与会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数量、论坛达成的合作成果、论坛的规模和影响力逐届提升。“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上升为国际共识,影响力和感召力正与日俱增。


和谐万邦、共襄盛举,带来更多惠及沿线国家和人民的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植根历史更面向未来,源自中国更属于世界。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四年来的成果,倡议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到2020年,中国已同130多个国家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开展2000多个项目,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1100亿美元。中巴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中老铁路、雅万高铁、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多项重大项目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工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已立柱架梁,“一带一路”的“大合唱”愈发优美雄壮。


工笔细描、落地生根,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实践平台。


2018年8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系统总结、科学分析,并对未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2019年6月,世界银行发布《“一带一路”经济学》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可使全球贸易增加6.2%,沿线经济体贸易增加9.7%,全球收入增加2.9%。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这个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重点内容,充满东方智慧的合作共荣新模式,日益成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新理念,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稳健前行的不竭动力。


4

构建制度型开放新模式




在新时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由器物、商品、要素等层面,拓展到国际通行的规则、规制、标准、管理等层面。构建制度型开放新模式,促进国内相关规章制度与国际通行制度接轨,势在必行。


国际经济“大进大出”“优进优出”的新格局,对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提出新要求。


面对支撑高水平开放的体制机制仍显薄弱这一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选择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突破口。2013年8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围绕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强调,“要牢牢把握国际通行规则,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加快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等方面先试出首批管用、有效的成果。”


截至2020年9月,中国自贸试验区阵容已增至21个,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成为制度型开放的风向标。


在扩大开放中不断优化制度设计,国际化、法治化、可预期的制度型开放体系日益完善。


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制度型开放”成为亮点。会议提出,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今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正式施行,推动外商投资领域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进一步完善;6月,中国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缩减到33条,自贸试验区清单条目缩减到30条……负面清单更简短、市场准入更便利、市场规则更透明的制度型开放格局蓝图正徐徐展开。



5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内外循环互促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这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际交流和人员贸易往来受到阻滞,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遭遇逆流。面对风险和挑战,如何在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如何实现防风险和稳增长的长期均衡?


一方面,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5月底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谋划对外开放,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同时,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对外开放中,要与那些愿同我们合作的国家、地区和企业积极开展合作;越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


另一方面,中国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指引下,中国的国内大循环不断完善,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升级、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为对外开放提供了坚固依托;国内外市场规则进一步对接,中国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空间进一步扩宽,也为国内市场提供了不竭动力。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中国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立场和扎实部署: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筹办好第三届进博会,大幅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这些对外开放举措为中国赢得了“信任票”。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跃至第31位,连续两年位列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


眼下,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变化,世界和地区经济遭受严重冲击。


面对这些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早有研判:“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长江、尼罗河、亚马孙河、多瑙河昼夜不息、奔腾向前,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8月24日,在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道出中国的真诚合作、开放包容态度:“凡是愿意同我们合作的国家、地区和企业,包括美国的州、地方和企业,我们都要积极开展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


9月4日,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不断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促进世界经济包容性增长。


伴随中国进一步扩大内需,扩大对外开放,世界将分享到更多的中国发展红利,中国也将以自身发展助推全球共同发展。


本站网址随时可能更换,请关注公众号,以防失联!



已有808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普京被狠狠涮了一把,但最后结果很意外!
下一篇:2020年,中国会不会爆发债务危机?​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站点声明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