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概念满天飞,后来者络绎不绝,争相入场。不少企业眼红“免税”这块大蛋糕,纷纷进场,提交免税资质申请,开始“蹭热度”。但一番热炒之后,投资者逐渐回归理性,市场也迎来了阶段性降温。大商股份、欧亚集团等后来者在宣布“申请免税经营资质”后股价短暂逆市飙红,随后逐渐回落,甚至被“打回原形”。7月23日发布同款公告的南宁百货仅收获一个涨停,7月24日才进场的友阿股份、中百集团等,连一个涨停都没拿到。毫无疑问,免税是一个极具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的市场。政策层面有做大免税的决心。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已经成为亚洲最宽松的政策、市内免税店政策未来更是有望放宽,这一系列举措都给市场很强烈的信号。也正因为此,资本市场的降温并没有挡住市场对免税“大蛋糕”的趋之若鹜。如招商蛇头、云南城投等公司都纷纷表示了进入免税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作为消费者和投资者,我们也需要辨别这场免税热潮背后的风险。许多公司都在迫不及待和免税沾上边,但是这真的值得资本市场如此热情的回应吗?这到底是“商机”还是“炒作”?公司的实际情况是否与免税业务匹配,是否能够发挥优势去实行免税经营,从而真正达到促消费、高盈利的作用,实现公司股价的翻倍?这场免税概念的集体狂欢又能持续多久?这是不是资本家割韭菜的新一轮花样……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71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