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智谷趋势(ID:zgtrend) | 路口大爷
“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
“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
7月30日的一系列高层会议释放了重大且深刻的信号,新一轮大规模的经济布局调整开始了。
01
会议确认了高层的战略思路已变。
年中政治局会议在高层的经济治理架构中很关键,经常对宏观政策变调具有先导意义。
本周一我们判断,此次会议不止为下半年经济政策定调。当前处于特殊的时间点和形势上,又是“十四五”宏图的启动之年,高层必须作出中长期的战略抉择和部署,因此会议的信号意义重大。
果不其然,此次会议除了常规检验和肯定“期中考”成绩,会议内容更加着眼于中长期。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时隔数十年后高层重申“持久战”思维,“斗争精神”首次出现在十九大之后的政治局会议上,还提出“全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这表明紧迫感加重,高层做好了最坏准备。
02
首先是形势研判,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内涵有重大变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了新的发展变化”,“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
这个判断应该至少可以管到下一个五年。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国际战略机遇是加入WTO,加入全球化产业链的分工,以及一个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国内的战略机遇期则是劳动力红利期。这些都是我们的普遍共识。
而眼下国际环境严峻,再加上国内劳动力红利消退,某种程度上,战略机遇期和空间都有所收缩。
但中国仍保持高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惯性,与各大经济体的经济联系目前较稳定,国内也在加速新型城镇化、产业升级的进程,这些都可以给中国争取发展的时间。
这一次,还有一个新名词出现,叫“锻长板”,在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方面,不仅要补足高技术产业不足的短板,还要锻造属于中国的长板,可以理解为是产业链的完备,也可以理解为拿下5g等新兴产业的领先地位。
同时还定下了10月份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研究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所以今年的五中全会极端重要。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高层在产业和区域政策上的中期战略,还可以初见未来15年的远期战略思路。
大时代动荡,意味着每一个选择都风险重重。
保证大方向上不犯错,国如此,我们也是如此。
03
其次是工作重点,加快形成双循环的格局。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出现在此次会议上是预料之中,不过基调从5月常务会议上的“逐渐形成”变更为“加快形成”,可见形势之紧迫。
目前外循环所能提供的海外市场扩张、外资流入等机遇在减少。
无论是迫于无奈还是主动作为,工作重心侧重于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的内循环已经是板上钉钉。
但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所以想要扩内需,还得多多创造条件。
华创证券首席张瑜对双循环有独到的见解,她认为,“核心是以内循环统稳内外,只有内部循环通畅和稳定了,哪怕增速低一点,也可以稳住内资不外流;哪怕外部环境不稳定,也可以稳住外资不外逃;哪怕政策空间变小了,循环通畅提升政策的‘有效性’也可以一定程度对冲总量空间的不足。
通过以上三稳才能真正的增加中国根本的磁吸力,继续对外开放同时加深内外互促。”
未来五年,我们会看到这个战略对资本流动方向、产业分布、区域格局产生多大的影响。
比如,中西部地区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罕见的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因为劳动密集型就是就业,就是消费。
这是一个需要想象力的大时代,很多事情都会突破认知,不管是上限还是下限。
04
宏观政策表述上强调长期均衡。
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要坚持,方向将“更多依靠科技创新”,要求“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中长期协调机制。
短期宏观经济政策不再提“加大力度”,而是要“落地见效”,一揽子政策已经公布了,关键在于实施到位。
不过,会议提出政策要“加强协调配合”,这倒是让人想起今年4月那场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大争论。财政和货币领域的能人异士们这两年经常隔空互怼。
货币政策上的表述有一处改变比较关键。
5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合理增长”。
这次力度减弱为“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也不提降准降息。
整体上验证了我们此前的判断,宽松政策不会在今年轻易退出,但尾声逐步接近,要降低宽松预期。
这是基于两个事实:
一是宏观杠杠率在提升,有债务风险的隐忧。
二季度中国实体经济的杠杠率持续上升,据彭博测算,6月末的杠杆率是265.4%,3月末当时是258%。
现在加杠杆,未来去杠杆的过程就越漫长。
二是资产泡沫的担忧在加大。
M2也就是货币供应增速已经连续三个月维持在11.1%的逾三年高位上,这个和GDP增速并不匹配。而去年6.1%的GDP增速,匹配的是8.3%的M2增速。
印钞太多,到了7月监管层一直在说资金违规流向了楼市股市,制造了资产泡沫。所以最近开始查联合消费贷,楼市调控也收紧了。
不过,关于房地产的表述倒是平淡得多少是有些出乎意料。
政策基调还是“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没有提“因城施策”,没有提“房产税”。
这也是一种信号,房地产求稳但不突出。
最近看到经济学教授们在讨论一个事情,一年之内有四位极其出色的经济学家都自杀了,有三位是诺奖级别的。兰小欢教授感叹,人心深处的巨震和幻灭感,可能相当普遍。
用大放水来解决一切的宏观调控思路,能管用几年,又会埋下多大的隐患,我们谁都不知道。
唯一确认的是,这场史诗级全球大放水的后果,终有一天都是要我们平头百姓来承受和消化。
05
从提出“持久战”来看,中国已经有两手准备的思维了,也就是“底线思维”。
作为国际政经格局之锚的中美关系,一旦强行脱钩,肯定会带来两大体系的分割和对立。世界各大强国还是中国的朋友吗?
距离美国大选已经不到100天的时间,特朗普颓势非常明显。最新民调显示,在对选情有相当决定作用的摇摆州,特朗普均落后拜登十几个百分点。
特朗普想在后续的电视辩论环节扳回一局,可能性有,但难度更大。
在这种焦虑情绪的左右下,特朗普发疯的可能性就越大。比如关掉休斯敦领事馆,让中美冲突突然升级到政治、安全领域。还会做一些让人跌破眼镜的事,比如提出推迟美国大选的大胆想法。
短期内,中国肯定是做好了两国关系继续恶化的准备。
中长期,似乎也不敢多乐观。
即便白宫易主,民主党也不会改变遏制中国战略。
作为“底线思维”这一构想的提出者,高层曾在他2012年的研究中作出了这番阐释:
“对危机态势做最坏的准备,同时努力争取较好的结果,既要应对突发性外部冲击和震动,又要做好应对危机结构性变化的长期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有两个场景必须预防:一是危机升温而产生的巨大外部震荡;二是危机迫使一些国家转嫁灾难而走向变换形态的战争。”
从最坏的可能性着想,总不吃亏。这是毛泽东的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