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凯风
来源:国民经略(ID:guominjinglve)
已获转载授权
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罕见负增长,中国也不例外。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上半年GDP为45.6万亿,同比下降1.6%。其中,一季度同比-6.1%,二季度同比3.2%,出现明显反弹。与国际相比,中国疫情控制相对得力,经济已经呈现企稳复苏态势,全年增速转正应该没有太大悬念。面临前所未有的时代格局,各省市经济表现如何?哪些省市掉队了?可以看出,广东、江苏、山东仍旧位居前三;湖北由于疫情影响,GDP被福建、湖南、安徽超越。
此外,也有个别省份排名发生变化:江西反超辽宁,贵州反超山西和内蒙古,新疆反超天津。
在内地30多个省市中,GDP增速为正的省份仅有16个,多数都是中西部省份:西藏(5.1%)、新疆(3.3)、甘肃(1.5%)、贵州(1.5%)、宁夏(1.3%)、湖南(1.3%)、青海(1%)、江西(0.9%)、江苏(0.9%)、广西(0.8%)、安徽(0.7%)、四川(0.6%)、云南(0.5%)、福建(0.5%)、浙江(0.5%)。
其中,西藏、新疆遥遥领先,这两地位居边陲,上半年受疫情冲击较小。值得一提的是,江苏、浙江两个沿海经济大省,经济增速已经率先转正,这背后不无抗疫相关产业、数字经济的贡献。
与之对比,GDP增速不及全国平均增速(-1.6%)的省份有8个:湖北(-19.3%)、辽宁(-3.9%)、天津(-3.9%)、内蒙古(-3.8%)、北京(-3.2%)、上海(-2.6%)、海南(-2.6%)、广东(-2.5%)。
其中,湖北是特例,疫情冲击之大前所未有,经济增速已在快速反弹。辽宁、天津、内蒙古本身就面临挤水分,经济增速在预期之内。而北京、上海、广东三大发达地区均跑输全国,则与疫情防控形势、人口流动趋势以及国际经贸形势有关。我们观察到的第一个现象是,经济发达地区遭受的冲击,远超不发达地区。作为疫情的“震中”,湖北可谓首当其冲,上半年GDP增速-1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9.9个百分点,影响可见一斑。 与湖北相比,广东、上海、北京作为最发达的三个省市,影响为何也这么大?这是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决定的。这三地外来人口众多,外贸产业发达,面临的防控形势最为严峻,因此经济所要承受的短期代价也就更高。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北京直到6月初方才解除湖北人返京限制,而其他地区早在4月份武汉“解封”后就已不再设限,更不用说北京后来还遭受了二次偶发疫情的冲击,经济影响可想而知。与北京相似,广东和上海流动人口众多,由于年初疫情导致返工受阻,即便这些地区组织班列动员复工复产,但外地人员返回北上广的时间远远晚于往年,这必然对工业、消费都带来明显影响。这些地区经济结构相对单一,没有较大的外贸依赖度,经济层面对外分工的依赖度也不高,且在疫情初期获得返乡人员的消费支撑,经济所受冲击相对较小。第二个现象是,内陆省份经济增速,普遍快于沿海地区。这也不难理解。一方面,由于疫情全球大流行趋势仍未出现拐点,全球商贸交流所受到的冲击远远超出预期,这对外贸省份的影响同样超出预期。另一方面,全球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冲击,国家层面罕见提出了“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新布局。“内循环”概念不胫而走,全球疫情形势仍在彻底缓解,意味着外贸形势短期内可能很难得到彻底扭转,外贸大省在2020年可能会遭遇不同寻常的压力。从进出口总额来看,我国外贸5大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北京。而据中国海关杂志发布的中国外贸城市排行,外贸10强城市分别是:深圳、上海、东莞、苏州、珠海、厦门、广州、宁波、天津、北京。显然,如果疫情和国际经贸形势不能迅速得到缓解,这些地方下半年还会面临一定的压力。其一,强者恒强,以粤苏为代表的第一阵营,在摆脱短期冲击之后,优势将会更加巩固。广东胜在高新产业突出,珠江东西两岸先进制造业相当发达,饱尝10 多年前率先“腾笼换鸟”的成果,风险则在于国际贸易形势多变之下的外贸。不过,江苏的优势在于发展相对均衡,所有地市GDP均已突破3000亿元,且苏锡常与上海相捆绑,南京则将“都市圈”势力范围拓展到安徽,影响力不断扩大。其二,中西部省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国际贸易形势面临的时代之变,让“内循环”成为2020年最为瞩目的概念。沿海城市面临着一系列压力,中西部人口大省既有劳动力红利优势,又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支撑,正是“内循环”的重要承载地。四川、重庆、湖北、河南、湖北、陕西,这些中西部省份及其强省会,经济将会得到更强的支撑。其三,湖北经济复苏,仍需时间。2020年以来,湖北先后遭遇疫情、洪水等侵扰,经济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同时,虽说国家给予湖北一系列扶持政策,但由于疫情形势和国际形势的限制,政策力度不及当年的四川。换言之,湖北复苏,更多还要靠自身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