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郑成功是英雄还是倭寇?


2020年07月10日  浏览(9548)人
0
作者:肖仲华
来源:肖仲华开讲(ID:xiaozhweixin)

对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存在分歧和争议很正常,否则就不需要历史学的研究了。相反,如果对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只存在各种“定论”,尤其是对历史人物只存在简单抽象的“定性”,并基于这种抽象“定性”去定论,这反倒是不正常。因为,人是有血有肉的复杂生命体,其一生的行为和事件也因之复杂而不单纯,简单的定性和定论反倒会抹杀掉许多的细节和真相。
网众最不能接受的“高论”之一是关于郑成功实乃倭寇一说。今天我就先说说这个话题。

01
何为倭寇
所谓倭寇,其实就是明代活跃于东南沿海的走私犯和海盗。
抗倭名将胡宗宪组织编撰的《筹海图编》详细列出了当时14个倭寇组织的头目,包括其姓名、籍贯等,这14个倭寇头目全部都是中国人。明朝官员谢杰是福建长乐人,他撰写的《虔台倭纂》也记载倭寇“皆潮人、漳人、宁绍人主也”。这是倭乱初期的情况。
倭寇组织的首领都是中国人并不意味着里面没有日本人。在明朝嘉靖时期,倭寇组织里开始有日本浪人的身影,而且在后期越来越多。《嘉靖实录》记载:“盖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叛逆居十七也。”
从各种史料及近年部分倭寇坟墓出土的墓誌看,主要倭寇头目有徽州人王直、徐明山、徐碧溪等,宁波人毛海峰、徐元亮等,漳州人沈南山、李华山等,泉州洪朝坚等。到了明末清初,倭寇首领主要是泉州人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李旦、颜思齐等。
明朝海盗形成的历史可追溯至元代。元代因为两次征讨日本失败,遂开始禁海。沿海地区自唐宋以来一直是对外贸易的前沿,是唐宋的海上贸易口岸。尤其是南宋时期,宋王朝能够成为当时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和世界文明中心,靠的就是海上对外贸易,而泉州、漳州、厦门等地则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多年来沿海地区已经养成了对外贸易的习惯,对外贸易也已经成了他们近乎唯一的生存之道。一旦开始禁海,自然是剥夺了沿海居民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为了生存,自元代开始,东南沿海地区就已经开始出现走私贸易。在受到朝廷打压时,他们没有办法,只能漂泊海上逃生。海上当然不能久呆,要时不时补充淡水和基本生活物资,所以这些人就经常在沿海地区上岸抢掠官府和百姓的生活物资,逐渐就变成海盗了。
明初继续实施禁海政策,海盗依然存在。永乐时期随着郑和舰队的大航海,朝廷也一度废除了禁海令,海盗活动有所减少。但朱棣死后,明朝又开始更严厉的禁海政策,海盗活动又再度兴起,而且也比过去更为猖獗。
海盗的走私活动主要发生于东南沿海与东南亚和日本之间,由于明王朝打击海盗走私活动,海盗们自然与明王朝成了敌对关系。东南亚和日本反倒是愿意与中国贸易往来,这毕竟是唐宋时期的传统,所以对这些海盗反倒比较友好。海盗们在这些国家眼里自然就不是什么海盗了。有些从事工商业的日本人为了贸易也加入明朝的海盗,所以海盗中就有了少数的“倭人”。
从明代的文献看,初期并不称这些人为倭寇,而是称海盗。到了宣德至嘉靖时期,才开始慢慢被称为倭寇了。这正是与明中期参与海盗的日本人越来越多有关。
宣德至嘉靖时期,由于日本开始走向大力发展工商业的经济道路,昔日由幕府(相当于摄政王府)和各地的大明(相当于藩王)豢养的一些武士和僧侣开始失业。这些人没有土地,只能从事工商业。为了对外贸易,与当时的中国海盗搞到一起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要知道,日本在德川时代以前,是一个佛教国家,政教合一。各幕府和大明的政府幕僚和公职人员基本是僧侣。那时到中国来留学的也基本都是僧侣,原因就在于他们回国后都是在政府任职的官员。那时的战争主要依靠武士,经济上也主要是重农主义。当德川时代开始走向工商业路线时,自然会导致大量依靠传统农耕方式生存的人们失业。另一个原因是,从丰臣秀吉到德川家康的战争和改朝换代,也导致了大量的旧地主、旧官僚和武士阶层失业。
失业者为了生存,也为了从事工商贸易,开始漂泊谋生,这就是所谓“浪人”阶层的出现。由于明王朝的海盗在从事走私贸易,这些浪人开始纷纷加入海盗,这明王朝的海盗们也就慢慢变成倭寇了。
总之,所谓倭寇,就是从走私犯变成海盗,再从海盗变成倭寇那些人,其主力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明朝子民,并非日本人。当然,明朝后期也有多个日本人领导的倭寇组织,也到中国东南沿海抢掠。
倭人参与海盗的时间大致在嘉靖时期开始盛行,这也是海盗活动开始疯狂和猖獗的时期,所以就有了胡宗宪、戚继光等人的抗倭故事。

02
南明王朝与郑氏家族
明王朝灭亡于崇桢帝的上吊和李自成入京(1644年)。此后就进入了大清、南明王朝、李自成旧部以及倭寇之间的混战,这混战持续了几十年。
南明王朝有三个,相互间并无直接的传承关系,而是由不同的地方势力拥立产生。
朱由崧是在明朝旧部的拥立下登基的,在南京称帝,号弘光帝。
朱聿键是由当时福建最大的倭寇首领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拥立的,在福州称帝,号隆武帝。
朱由榔是由张献忠的大西军旧部和李自成旧部拥立的,在云南称帝,号永历帝。
三个皇帝由不同的势力拥立,其实都是在上演项羽立楚怀王的故事,要的是复明的旗号而已。无论是李自成、张献忠旧部,还是倭寇,其实都是当年的反明者,大明也正是亡在他们手里。当清兵打进来了,他们又开始拥立明朝皇帝,扛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对这种事,您就自己使劲儿想去吧,我认为无需评论。
既然都是由这些人拥立的南明皇帝,这南明王朝的基本国策自然是首先要亲“寇”的。三个南明王朝的基本国策都是“联寇抗清”,只是这“寇”的含义各不相同,有的是指推翻了明王朝的昔日反贼(农民起义军),有的是指当时的倭寇。
三个南明王朝的事情都很有趣,但在这里我们要重点关注的是福建的南明王朝,尤其要关注其拥立者是当时福建最大的倭寇首领郑芝龙。
在明末清初的乱世,趁中原大乱的时机,郑芝龙作为当时最大的倭寇,在福建沿海和台湾都建立了自己的活动基地,并与当时的日本和东南亚都有密切的贸易往来,并同各地政府有密切的联系,还娶了个日本的妻子,是当时不可小觑的一支地方武装力量,比如其水师是当时各武装力量中最强大的。
1624年荷兰人侵占台湾,郑芝龙受到荷兰人和明王朝的两面夹击,腹背受敌。1628年,郑芝龙接受崇桢帝的招降,任“五虎游击将军”。崇桢死后,郑芝龙派人到南京迎朱聿键到福州,拥立为帝,自己摄政。
有意思的是,面对清兵入剿,郑芝龙并未组织有效的力量进行抵抗,比如他当时下令镇守边关的施福(施琅上司)放弃抵抗,撒兵回福州,导致福建沦陷。随后投降大清,条件是清廷许诺的异姓藩王爵位和福建地区的自治。郑芝龙同吴三桂有得一比,心机很重,非等闲之辈。为防止清廷出尔反尔,郑芝龙作出的决策是自己降清,但儿子郑成功不降清。郑芝龙去了北京投降,郑成功则率其旧部退守小金门,继续招兵买马,与清军斡旋。
清王朝当然不傻,很快就看清了郑芝龙的算盘,直接把他给杀了。其妻田川松(日本人)也上吊自杀。这下郑成功没了退路,只能抗清到底,以报国恨家仇。
在当时的三个南明王朝中,应该说郑成功的抗清业绩是最大的,一度收复了南京。三个南明王朝之间也有联合抗清的意向,但总体上还是各打算盘,并不能真正形成合力,这是三个南明王朝最终都相继灭亡,郑成功也退守台湾的原因。
郑成功在台湾建立割据政权(1661年)时,云南的南明皇帝还在,所以郑成功并没有称帝,而是继续使用南明皇帝敕封的延平王称号。云南的南明皇帝1662年在缅甸被吴三桂所杀。此后,郑氏家族在台湾的割据统治一直持续到1680年,最终被清军攻陷。
郑氏家族的历史,大致分三个阶段,一是郑芝龙在明王朝灭亡前的倭寇阶段,二是明末被招降以及南明王朝时期拥立南明隆武政权阶段,三是收复并据守台湾阶段。需要说明的是,郑成功所谓大明忠臣,国姓爷等等故事,其实并非真正的大明王朝所赐,而是其郑芝龙拥立的南明小朝廷的敕封。郑成功与三个南明小朝廷之一的隆武政权有关,与真正的大明王朝并无多少瓜葛。

03
郑成功的史实与功过
郑成功在其父被清廷杀害后,收复台湾,坚决抗清,这是否认不了的史实。他曾经与南明旧部以及李自成和张献忠旧部联合抗清,一度打到南京也是史实。在收复台湾和坚决抗清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说他是民族英雄毫不为过。
郑成功及其子郑经曾一度准备进攻菲律宾,为当时的西班牙在菲律宾屠杀华人报仇,后因支援耿精忠抗清而无法分兵才放弃进攻菲律宾,这也是史实。这与郑氏家族多年从事海盗走私贸易,与东南亚和日本诸国有密切关系的历史有关,也多少表现了民族气节。
但是,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海盗和倭寇也是不争的史实。其母田川松是日本人,其身上流淌着中日两国的血液,这也是史实。郑芝龙降清后,郑成功在据守小金门期间,不了生存,为了筹集部队粮草物资,也一度重回海盗生涯,既走私贸易,也对沿海地区官府和居民多有滋扰,这也是史实。
史实就是史实,这抹杀不掉。如何看待其历史功过,这是另一个问题。
如果尊重史实,说郑成功出身倭寇世家,也曾有过倭寇行为,这没有错。说郑成功收复台湾,誓死抗清,最终算是一个民族英雄,这也毫不为过。每个人的一生,都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没有谁是一成不变的,何况是在那种动荡和战乱的年代。
如果我们严谨一些讲话,说曾经倭寇过,后来英雄了,我想应该是没什么可争议的。如果简单地定性和定论,说他就是彻头彻尾的民族英雄,或者彻头彻尾的海盗倭寇,这恐怕都不是尊重史实的武断。
当然,无论如何,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是不可抹杀的。台湾在1624年被荷兰人占领,当时的万历皇帝居然无力或无心守护台湾,而郑成功能收回来,这至少要比万历之后的那些大明皇帝们伟大多了。
郑成功割据台湾后,虽有心反攻大陆,但后来的历史显然没有成全他。国之兴衰,改朝换代,虽未必有铁律,但大势一旦形成,个人或族群的力量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大清当时气势正盛,即使郑成功没有收复台湾,比郑成功强大得多的大清王朝肯定也会收复的,这一点我丝毫不怀疑。事实上,大清在中期以前,曾经是一度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这就是证明。
中华民族是中华文明史上逐渐形成的民族集合,无论是元还是清,无疑也是中华历史和文化不可侵害的一个组成部分,蒙古民族和满族也无疑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今天回头看历史问题,不能再有狭隘的民族观念,认为对抗满人入侵,维护汉人政权就一定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在大清入主中原,大明王朝覆灭的那个历史时期,覆灭有覆灭的原因、道理和必然性,这就是历史的选择。郑成功抗清近四十年,东南沿海因此也战乱近四十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最终仍然避免不了大清的一统天下。从这个角度看问题,郑成功的功过是非似乎又变得更复杂了。大清势不可挡,这就是大势,认清这个大势才会有更明智的抉择。郑氏在当时应该是充分认清了大势的,否则郑芝龙就不会选择降清。但降清又没安全感,首鼠两端了,历史也就花开两枝,故事更精彩一些。
如果我们假设郑氏选择投降后解甲归田,做个普通的地方土财呢?历史不能假设,我们在这里也是用今天的眼光在看历史问题,不是历史的眼光。事实是历史选择了郑芝龙和郑成功那些事迹,也最终选择了大清王朝的一统江山。
英雄乎,倭寇乎?争论没有什么意义。在了解真实而完整的历史后,我还是更愿意称其为英雄,因为不是历史而是今天更需要英雄。有了英雄的故事和光辉形象,历史才会更精彩的,也更能激励今天的人们。这就好比美国的历史在描写那些开国元勋们的故事一样,只讲光辉的一面,至于华盛顿、杰弗逊、弗兰克林、汉密尔顿等人都曾经是大奴隶主和走私犯,他们还都曾大肆屠杀印度安人的史实,了解就行,不能因之而全盘否定他们的。
对历史还是多谈史实,少论是非善恶。不然大家都为这历史而纠结得痛苦万分,搞得比历史本身还要撕裂,何苦嘛。

本站网址随时可能更换,请关注公众号,以防失联!



已有805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中国总被西方针对?被针对就对了!
下一篇:我建议,长江渔业资源收归国有!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站点声明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